800小说网 lwtxt.org,东海红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超市里的水果越来越多,有些是闻所未闻的新品种,有些是昂贵的舶来品,红红绿绿,琳琅满目,且不说味道如何,光那鲜艳的色彩和古怪的名字,就足以令时尚一族们留连忘返垂涎三尺了。我也喜欢品尝新奇的东西,可我最爱的还是家乡的甜芦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有高粱,南方有甘蔗,一样美丽的青纱帐,一样深沉的黄土地。上海地处长江下游,这里也有青纱帐,这就是芦粟林。九月,正是芦粟丰收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田野里到处是一丛丛高高的甜芦粟。在微风的吹拂下,芦粟伸展着碧绿的枝叶跳出轻盈的舞蹈,黑紫色的穗子欢快地向过路的行人点头致意,哗哗的歌声随风远飘,芦粟林仿佛在合奏着一曲丰收的交响乐。你若是渴了,随手折上一支尝尝鲜也行,这里的主人都是好客而热情的。
甜芦粟,学名叫糖高粱,是高粱的一个变种,长相也与高粱相似。特别是小时候,弱小的茎干上点缀着几片嫩叶,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农,根本分辩不出哪棵是高粱,哪棵玉米或芦粟。田间,地头,对土壤基本没什么要求,芦粟都能扎下根来。除了因极高的糖分容易长虫要洒几遍药水外,芦粟的生长基本不需操心。经过二个多月阳光雨露的滋润,芦粟通常能长到二米多,如果肥料充足的话,甚至能长到三米。它比甘蔗细,比玉米高,叶脉有蜡质,长大的芦粟很方便地能和它的亲友们区分开来了。芦粟分早晚两个品种,早的在七八月间就能食了,晚的在九十月时正茂盛。祖辈们都说,芦粟性清凉,能通气利尿,我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食后能生津止渴却是千真万确的。
夏日的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们常会搬两张长凳,下一扇门板,搁在一起叠成最简单的床,由此开始了纳凉晚会。老人们叙村子里旧事,媳妇们张家长李家短地拉家常,孩子们数天上的星星,而斩好洗净的芦粟当仁不让是全体纳凉人最甜美的水果了。老人牙齿不好,选择汁多渣少的根部,小孩是全家的宝贝,自然是中间又甜又松的肉段,相对硬一些而最甜的梢头,是对当家人的馈赠。每家每户,都早早砍好斩成一节节的放在篮子里,串门走户地,可以随意拿,随意嚼,只要你的牙齿足够有劲。
芦粟的皮很锋利,小时候,粗心的我常常在撕皮时划破了手弄得鲜血淋漓,大人们却总是不慌不忙,他们用食指轻轻在芦粟皮上一抹,把那层白色的粉末聚在一起涂在流血的伤口上,一会儿时间,伤口马上不痛也不出血了。记忆中的我好象也从来没有因为出血而停止过大快朵颐,最多时我能连续嚼上三根,直到把渣吐得满地都是,牙齿酸软得再也嚼不动。父亲怜惜我,总是把去了皮的碧绿晶莹的芦粟肉直接给我,而他再怎么专职撕皮也不会划破手指,年幼的我也懒得去寻求答案或者听父亲的指导,令我开心的是,吃多了芦粟,大人会开恩允许小孩不必刷牙了。
对于生活节俭的农人来说,芦粟全身都是宝,茎能吃,能榨糖,穗并在一起是扎扫帚最好的原料,甚至吐出来的渣,撕下来的皮和叶子也不能丢,拢在一起晒干了可当柴做饭,芦粟对于农人,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叔叔常年在塞外,偶尔回来一趟,总是来去匆匆。惦念着儿时的玩伴要到处走访一圈,听听乡音,谈谈故友,去时,大家便热情地送他种种礼物。他说麻烦,总是什么也不肯带,唯独这甜芦粟,又重又便宜,他却是不嫌。他说新疆的哈密瓜也非常甜,汁液流在桌上会凝结成粘稠的糖,只是比起芦粟来,哈密瓜少了沁人心脾的清凉与润泽,更少了咀嚼芦粟时汁液肆意横流所特有的快感与惬意。碰上十月间回来,他会淡淡地说,带上几根甜芦粟吧,让外面的妻子女儿尝尝家乡的味道。父亲也很支持,不顾母亲的埋怨总是帮他精心挑选上大大一抱捆好了带上。叔叔在火车上一路行,一路嚼,又当饮料又消遣,等到了乌鲁木齐,常常消灭了近一半了。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乡人对芦粟的偏爱却一点也没改变。每天上下班路过菜场,看到的全是卖芦粟的摊位。农人把芦粟洗得青翠欲滴,砍去了根须和穗子,一根根整齐地躺在自家骑来的三轮车上等着人们去挑选。上班空闲的人偶尔会选上二三根带到办公室与同事分享,下班时,大部分人都会停下来挑上几根拿回家,晚饭后边看电视边嚼芦粟,这确实是绝妙的护牙运动和休闲享受。不论你要几根,摊主都会帮你一节节仔细斩断了用细绳扎好,让你轻巧灵便地带回家,剩下的根和梢,他们会自己整理了再带回家。与时俱进,现在的农民也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的荔枝若是改成芦粟,用在我们这里也是极其适宜的。嘿,下班时,我是一定要带几根甜芦粟回家的。你呢?
超市里的水果越来越多,有些是闻所未闻的新品种,有些是昂贵的舶来品,红红绿绿,琳琅满目,且不说味道如何,光那鲜艳的色彩和古怪的名字,就足以令时尚一族们留连忘返垂涎三尺了。我也喜欢品尝新奇的东西,可我最爱的还是家乡的甜芦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有高粱,南方有甘蔗,一样美丽的青纱帐,一样深沉的黄土地。上海地处长江下游,这里也有青纱帐,这就是芦粟林。九月,正是芦粟丰收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田野里到处是一丛丛高高的甜芦粟。在微风的吹拂下,芦粟伸展着碧绿的枝叶跳出轻盈的舞蹈,黑紫色的穗子欢快地向过路的行人点头致意,哗哗的歌声随风远飘,芦粟林仿佛在合奏着一曲丰收的交响乐。你若是渴了,随手折上一支尝尝鲜也行,这里的主人都是好客而热情的。
甜芦粟,学名叫糖高粱,是高粱的一个变种,长相也与高粱相似。特别是小时候,弱小的茎干上点缀着几片嫩叶,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农,根本分辩不出哪棵是高粱,哪棵玉米或芦粟。田间,地头,对土壤基本没什么要求,芦粟都能扎下根来。除了因极高的糖分容易长虫要洒几遍药水外,芦粟的生长基本不需操心。经过二个多月阳光雨露的滋润,芦粟通常能长到二米多,如果肥料充足的话,甚至能长到三米。它比甘蔗细,比玉米高,叶脉有蜡质,长大的芦粟很方便地能和它的亲友们区分开来了。芦粟分早晚两个品种,早的在七八月间就能食了,晚的在九十月时正茂盛。祖辈们都说,芦粟性清凉,能通气利尿,我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食后能生津止渴却是千真万确的。
夏日的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们常会搬两张长凳,下一扇门板,搁在一起叠成最简单的床,由此开始了纳凉晚会。老人们叙村子里旧事,媳妇们张家长李家短地拉家常,孩子们数天上的星星,而斩好洗净的芦粟当仁不让是全体纳凉人最甜美的水果了。老人牙齿不好,选择汁多渣少的根部,小孩是全家的宝贝,自然是中间又甜又松的肉段,相对硬一些而最甜的梢头,是对当家人的馈赠。每家每户,都早早砍好斩成一节节的放在篮子里,串门走户地,可以随意拿,随意嚼,只要你的牙齿足够有劲。
芦粟的皮很锋利,小时候,粗心的我常常在撕皮时划破了手弄得鲜血淋漓,大人们却总是不慌不忙,他们用食指轻轻在芦粟皮上一抹,把那层白色的粉末聚在一起涂在流血的伤口上,一会儿时间,伤口马上不痛也不出血了。记忆中的我好象也从来没有因为出血而停止过大快朵颐,最多时我能连续嚼上三根,直到把渣吐得满地都是,牙齿酸软得再也嚼不动。父亲怜惜我,总是把去了皮的碧绿晶莹的芦粟肉直接给我,而他再怎么专职撕皮也不会划破手指,年幼的我也懒得去寻求答案或者听父亲的指导,令我开心的是,吃多了芦粟,大人会开恩允许小孩不必刷牙了。
对于生活节俭的农人来说,芦粟全身都是宝,茎能吃,能榨糖,穗并在一起是扎扫帚最好的原料,甚至吐出来的渣,撕下来的皮和叶子也不能丢,拢在一起晒干了可当柴做饭,芦粟对于农人,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叔叔常年在塞外,偶尔回来一趟,总是来去匆匆。惦念着儿时的玩伴要到处走访一圈,听听乡音,谈谈故友,去时,大家便热情地送他种种礼物。他说麻烦,总是什么也不肯带,唯独这甜芦粟,又重又便宜,他却是不嫌。他说新疆的哈密瓜也非常甜,汁液流在桌上会凝结成粘稠的糖,只是比起芦粟来,哈密瓜少了沁人心脾的清凉与润泽,更少了咀嚼芦粟时汁液肆意横流所特有的快感与惬意。碰上十月间回来,他会淡淡地说,带上几根甜芦粟吧,让外面的妻子女儿尝尝家乡的味道。父亲也很支持,不顾母亲的埋怨总是帮他精心挑选上大大一抱捆好了带上。叔叔在火车上一路行,一路嚼,又当饮料又消遣,等到了乌鲁木齐,常常消灭了近一半了。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乡人对芦粟的偏爱却一点也没改变。每天上下班路过菜场,看到的全是卖芦粟的摊位。农人把芦粟洗得青翠欲滴,砍去了根须和穗子,一根根整齐地躺在自家骑来的三轮车上等着人们去挑选。上班空闲的人偶尔会选上二三根带到办公室与同事分享,下班时,大部分人都会停下来挑上几根拿回家,晚饭后边看电视边嚼芦粟,这确实是绝妙的护牙运动和休闲享受。不论你要几根,摊主都会帮你一节节仔细斩断了用细绳扎好,让你轻巧灵便地带回家,剩下的根和梢,他们会自己整理了再带回家。与时俱进,现在的农民也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的荔枝若是改成芦粟,用在我们这里也是极其适宜的。嘿,下班时,我是一定要带几根甜芦粟回家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