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八零之高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心里挺没底,也有点难受。
林雨珍说,“妈,要是赚了钱您分一半,要是赔了钱呢,您也承担一半吗?”
田香兰不悦的看了看小儿媳妇,说,“小林,你这说什么呢,还没去呢就想着赔钱,也忒不合适了吧?”
林雨珍说,“做生意有赔有赚,本来就是常态啊,哪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田香兰觉得,小儿子做生意从来就没赔过,她不知道许俊生丢过钱的事儿,但即便知道,也不以为意,毕竟七十多和许俊生赚到的钱,不值一提。
她觉得,小儿子做生意就是稳赚不赔。
林雨珍的意思,这不很明显,就是不想让她掺和,不想让她跟这挣到这份钱。
那她就偏要挣。
田香兰说,“俊生,妈这儿有一万三,你全带上,没事儿,赚了我分一半,要是真赔了,我也负担一半!”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去了银行,把存折上的钱都取出来了。
他们学生会的征稿启事一出来,投稿的同学倒是不少,短短几天功夫,就收到了不少稿件。
林雨珍抽时间全部都看了一遍,怎么说呢,总体来讲水平是不错的,能考上平大的都不会写的太差,但也没甄选出几篇,因为特别出彩的并不多。
但创刊号必须格外好,必须一炮而红才行。
这是她对自己,也是对刊登文章的要求。
王迪亚全场参与了审稿,看到自己的稿子全部都被毙了,她有点不服气,拿起一篇署名为梦薇实际是她自己撰写的稿子,“雨珍,我觉得这篇就挺不错的!”
林雨珍摇摇头,“立意和文章结构是不错,但文字干巴巴的,不够有文采。”
王迪亚立即又拿起另一个署名为白杨的稿子,“那这个呢?”
林雨珍还是摇头。
当王迪亚拿起又一个署名为清风的稿子,林雨珍倒是仔细看了看,很快又把前两篇也拿出来,说,“这三个好像是一个人写的。”
王迪亚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听到这话却还是差点脸红了,她假装惊讶的说,“是吗,我倒没注意,我就觉的写得还可以。”
林雨珍挠了挠眉头,随便从如山的信件里抽出一个,王迪亚看到书名是山月,一颗心顿时又提上去了。
这一篇也是她写的。
林雨珍很认真的看了两遍,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倒还可以,虽然文采上依然差一点,而且前面有一段也有点多余,但这是一片时事论文,提出的观点和分析问题的角度,还算耳目一新。
修改一下倒也能用。
犹豫了一下,把稿子放到另一边了。
王迪亚惊喜的问,“又选好了一篇?”
她这人骨子里特别轴,明明前夫是过错方,她坚决要离婚,为此净身出户也不后悔,也没听任何人的意见,把四岁的儿子丢给前夫了,辞职备考大学,她前夫领着孩子去闹,她爸也闹着让她去上班,但她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以上这些事儿。
现在,除了正常的学业,她又有了一个新目标,那就是要写好文章。
为了提高投稿命中率,王迪亚想了各种办法,跟林雨珍取经,还偷偷买了刊有林雨珍文章的杂志报纸,比对两个人的文章到底差在哪儿。
这次给校刊写稿,为了防止别人说闲话,也为了不让自己尴尬,她一口气写了六七篇,但每一篇的署名都不一样。
结果还真不错,还真被选上了一篇。
林雨珍总觉得坐在对面的女同学有点不对劲,她把刚才毙掉的三篇文章又找出来,再看了一遍,笑眯眯的问,“迪亚,这都是你写的吧?”
王迪亚这下倒是很痛快的承认了,还笑着说,“雨珍,总算有一篇能让你看上眼了,这篇写的挺好对吧?”
林雨珍点点头,“你把第三段去掉,中间部分在稍微简洁一下,就可以了!”
王迪亚美滋滋的拿着自己的稿子走了。
林雨珍却是有些发愁,高质量的稿子太少了,这么下去可不成,她把所有的来稿都整理好,然后去找了杨峰。
“要是按照现在的稿件质量,咱们创刊号肯定没那么好看。”
杨峰说,“要不再等等?”
她也是中文系的,当了一年多的学生会宣传部长,其实她很清楚,为什么学生会收到的稿件质量不高。
首先,他们学生会在学校的存在感很低,很多人没把这所谓的会刊看在眼里,其次是最为现实的,中文系的学生,其实不乏文采特别好的,普遍文章都写得还行,但写的最好的那一拨,除了看不上会刊,更不舍得把写的很得意的稿子投到会刊。
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各种报纸刊物,有稿费的那种。
好多中文系的学生,靠写文章赚零花钱,活得都可滋润呢。
林雨珍自个儿不也是这样,入校这才一个来月,就一下子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尤其在报纸上发了好几篇。
最近,杨峰自个儿就往报纸投了两篇。
各种日报晚报比杂志要好一点,虽然也不容易过稿,但对学生还算友好,不会压低稿酬,时间周期也短,杂志社那可是出了名的看人下菜,而且至少要等一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
她给会刊提供的稿子,是两篇相对没那么好的,她作为部长都这么做,其他人肯定更是如此了。
林雨珍摇头,“不等了,明天我就再写几张征稿启事,这次有稿费,千字五毛。”
杨峰愣了一下,说,“这也太多了吧,之前不是说的千字两毛?”
林雨珍说,“我考虑过了,一篇中等厚度的刊物,大概需要五六万字,所有的稿费二十多就差不多了。”
杨峰点点头,“雨珍,那你有没有去印刷厂问问啊,这方面的需要花多少钱?”
其实她是明知故问,她早就问过了,起印至少一千本,纸张费和印刷费一百五十元。
二十多的稿费其实不算什么,这个才是大头呢。
林雨珍笑着说,“问过了,我大舅妈就在一家印刷厂工作,只收咱们的成本价,不收人工费,估计,一百块钱差不多了吧。”
她手里现在有两个存折,虽然都是她的名,但一个是许俊生的钱,另一个是她从农场时期就开始积攒下来的钱,也有三百多了。
杨峰本来是让她知难而退,没想到她有门路,但不管咋说,一百块印刷费对于学生来说,那也是很大一笔钱了。
她说,“雨珍,这次你全都拿了,那下次呢,你总不能每个月都拿钱吧,还是咱们会刊只办这一期?”
林雨珍笑了笑说,“我现在有两个想法,一个呢,是咱们印了之后,不是免费发放,而是要花钱买,市面上这样厚度的刊物一般定价三毛,咱们定价一毛八,一千本能卖一百八,即便正常花费印刷费,正好也和成本持平了,另一个想法,就是免费发放,但咱们要找附近的商家在上面做广告,咱们收取广告费,也不会赔钱。”
但不管哪种办法,都是基于必须先把创刊号做出来,你啥也没有,你能卖啥,你啥也没有,你说破大天,也不会有傻子登广告。
杨峰倒是觉得两个办法都不错,但同时又觉得,都不太可能实现,就说第一种卖会刊,她作为学生会的部长,也跟其他学校接触了不少,有的学校的确有会刊,但都是免费发放的,一毛八是不算贵,但学生也未必能买账,第二个方法那就更是匪夷所思了,她知道广告什么意思。
她经常去阅览室看报,现在的报纸和杂志上的确有刊登广告,但,人家那都是大报社和杂志社,人家是有发行量保证的,所以商家才肯投钱,她们学校小小的会刊,要啥没啥,怎么可能拉到广告?
杨峰犹豫了数十秒,说,“雨珍,要不,咱们跟东哥商量一下?”
她说的东哥,指的是学生会主席赵向东。
赵向东是七六届,也就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虽然不是凭成绩考上来的,但实力也不不容小觑,是平大的老师从地方兵团招上来的。
他原来在新疆建设兵团待了十年,今年都快三十岁了,为人十分沉稳。
林雨珍点了点头。
两人是在图书馆找到赵向东的,他正一边啃着一个冷馒头,一边修改自己的论文。
赵向东当然也知道宣传部要办会刊的事儿,这是好事儿,他当然要支持,但作为学生会主席,他没有业余时间去赚取外快,家里条件又不好,只能口头支持,拿不出真金白银来支持。
他一边吃着馒头,一边听林雨珍的说法,林雨珍讲完了,他正好也吃完了馒头,喝了几口水,他说道,“小林同学的想法很不错,我觉得,倒不如两个办法都用上,一毛八的杂志虽然不算贵,但也不算太便宜,我的意见,倒不如拿到社会上去卖,也许有人会感兴趣呢。”
林雨珍眼睛一亮,主席到底是主席,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对于平大学生来说,平大校园生活虽然精彩,但也是日常,但对于外面的人来说,吸引力应该是相当大的。
不说别的,自从她考上了平大,周围所有人看她,目光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平大学生自带光环,那么平大学生办的会刊,如果内容足够精彩,估计也会异常受欢迎。
“这个主意好,那不如干脆把价格调高一点,别的杂志最便宜的两毛五,咱们也卖两毛五,这样就有钱给报摊了。”
赵向东倒是没想到,林雨珍脑子转的这么快,他笑了笑,说,“我可以帮着你们联系报摊。”
一般来讲,新生的脸皮薄,不太擅长跟社会上的人打交道。
林雨珍却说,“不用,我去就成了!”
杨峰也立马表态,“东哥,你的事儿够多了,这点事儿就不麻烦你了,到时候会刊印出来,我和小林去办就行了,你放心吧。”
重新写了征稿启事之后,虽然千字五毛的稿费,仍然不算高,但这次不但来的稿件更多了,而且,质量明显提高了一个档次。
但编撰一本杂志,并不是有了稿子就成了,还得有设计,有美工,有适量的插图,总之,为了这事儿,林雨珍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占用了。
也是得亏许俊生出差了,她只需要一周回一次家就成了。
这天是周末,她在学校吃过早饭才骑着车子不急不慢的回到金山胡同,王妈看到她回来了,特别热情,说,“小林回来了,老爷子昨天就念叨了,趁着有虾,让我赶紧备下芝麻和椒盐,好等你回来了做椒盐虾!”
林雨珍跟她聊了两句,正要进屋,对面东厢房的门打开了,是许俊红。
她这小姑子竟也笑了笑,挺亲热的说,“二嫂,你终于回来了!”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慕强的,许俊红表现的尤为明显,上辈子,她的三个孩子从小就聪明,长大后更是了不得,许俊红在她面前,是百般挑剔的小姑子,但在侄子侄女面前,却是百依百顺的好姑姑。
现在她考上了平大,所以许俊红才会这么说,要是还在食品厂上班,她主动说话,许俊红都未必是这个态度。
她把西厢房简单整理了一下,去了正房。
许广汉两口子正在喝茶聊天,见到她进来,田香兰笑着说,“小林来了,昨儿我让王妈留了饭,没想到你没回来。”
林雨珍说,“我加入了学生会,有点事所以没回来。”
许广汉说,“加入学生会不错,对于个人能力是个不错的锻炼,小林,你在什么部门?”
林雨珍说,“宣传部。”
许广汉笑了,“宣传部挺好啊,不过在宣传部,写一手好文章是基本功。”他话锋一转,又问,“小林,上星期的报纸上,有一篇文章,是不是你写的?”
当时他一看署名是林雨珍,虽然行文风格和之前不太一样,但高考命题作文本身就和这个是两码事。
他觉得肯定是小儿媳妇写的。
林雨珍点点头,“写着玩的,没想到真的发表了。”
提到写文章,许广汉就有很多话要说,田香兰在旁边压根儿插不上嘴,只能趁着许广汉喝茶的机会,说,“也不知道俊生现在到哪儿了。”
许俊生已经离家半个月了,这会儿正和小商在霍山的山道上走着呢,不是进山,是出山。
两个人骑在毛驴上,都有些无精打采的,因为进山忙活了七八天,最后收到的石斛鲜条特别少,也就十来斤吧,估计制成枫斗也就两斤多。
这心里挺没底,也有点难受。
林雨珍说,“妈,要是赚了钱您分一半,要是赔了钱呢,您也承担一半吗?”
田香兰不悦的看了看小儿媳妇,说,“小林,你这说什么呢,还没去呢就想着赔钱,也忒不合适了吧?”
林雨珍说,“做生意有赔有赚,本来就是常态啊,哪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田香兰觉得,小儿子做生意从来就没赔过,她不知道许俊生丢过钱的事儿,但即便知道,也不以为意,毕竟七十多和许俊生赚到的钱,不值一提。
她觉得,小儿子做生意就是稳赚不赔。
林雨珍的意思,这不很明显,就是不想让她掺和,不想让她跟这挣到这份钱。
那她就偏要挣。
田香兰说,“俊生,妈这儿有一万三,你全带上,没事儿,赚了我分一半,要是真赔了,我也负担一半!”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去了银行,把存折上的钱都取出来了。
他们学生会的征稿启事一出来,投稿的同学倒是不少,短短几天功夫,就收到了不少稿件。
林雨珍抽时间全部都看了一遍,怎么说呢,总体来讲水平是不错的,能考上平大的都不会写的太差,但也没甄选出几篇,因为特别出彩的并不多。
但创刊号必须格外好,必须一炮而红才行。
这是她对自己,也是对刊登文章的要求。
王迪亚全场参与了审稿,看到自己的稿子全部都被毙了,她有点不服气,拿起一篇署名为梦薇实际是她自己撰写的稿子,“雨珍,我觉得这篇就挺不错的!”
林雨珍摇摇头,“立意和文章结构是不错,但文字干巴巴的,不够有文采。”
王迪亚立即又拿起另一个署名为白杨的稿子,“那这个呢?”
林雨珍还是摇头。
当王迪亚拿起又一个署名为清风的稿子,林雨珍倒是仔细看了看,很快又把前两篇也拿出来,说,“这三个好像是一个人写的。”
王迪亚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听到这话却还是差点脸红了,她假装惊讶的说,“是吗,我倒没注意,我就觉的写得还可以。”
林雨珍挠了挠眉头,随便从如山的信件里抽出一个,王迪亚看到书名是山月,一颗心顿时又提上去了。
这一篇也是她写的。
林雨珍很认真的看了两遍,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倒还可以,虽然文采上依然差一点,而且前面有一段也有点多余,但这是一片时事论文,提出的观点和分析问题的角度,还算耳目一新。
修改一下倒也能用。
犹豫了一下,把稿子放到另一边了。
王迪亚惊喜的问,“又选好了一篇?”
她这人骨子里特别轴,明明前夫是过错方,她坚决要离婚,为此净身出户也不后悔,也没听任何人的意见,把四岁的儿子丢给前夫了,辞职备考大学,她前夫领着孩子去闹,她爸也闹着让她去上班,但她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以上这些事儿。
现在,除了正常的学业,她又有了一个新目标,那就是要写好文章。
为了提高投稿命中率,王迪亚想了各种办法,跟林雨珍取经,还偷偷买了刊有林雨珍文章的杂志报纸,比对两个人的文章到底差在哪儿。
这次给校刊写稿,为了防止别人说闲话,也为了不让自己尴尬,她一口气写了六七篇,但每一篇的署名都不一样。
结果还真不错,还真被选上了一篇。
林雨珍总觉得坐在对面的女同学有点不对劲,她把刚才毙掉的三篇文章又找出来,再看了一遍,笑眯眯的问,“迪亚,这都是你写的吧?”
王迪亚这下倒是很痛快的承认了,还笑着说,“雨珍,总算有一篇能让你看上眼了,这篇写的挺好对吧?”
林雨珍点点头,“你把第三段去掉,中间部分在稍微简洁一下,就可以了!”
王迪亚美滋滋的拿着自己的稿子走了。
林雨珍却是有些发愁,高质量的稿子太少了,这么下去可不成,她把所有的来稿都整理好,然后去找了杨峰。
“要是按照现在的稿件质量,咱们创刊号肯定没那么好看。”
杨峰说,“要不再等等?”
她也是中文系的,当了一年多的学生会宣传部长,其实她很清楚,为什么学生会收到的稿件质量不高。
首先,他们学生会在学校的存在感很低,很多人没把这所谓的会刊看在眼里,其次是最为现实的,中文系的学生,其实不乏文采特别好的,普遍文章都写得还行,但写的最好的那一拨,除了看不上会刊,更不舍得把写的很得意的稿子投到会刊。
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各种报纸刊物,有稿费的那种。
好多中文系的学生,靠写文章赚零花钱,活得都可滋润呢。
林雨珍自个儿不也是这样,入校这才一个来月,就一下子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尤其在报纸上发了好几篇。
最近,杨峰自个儿就往报纸投了两篇。
各种日报晚报比杂志要好一点,虽然也不容易过稿,但对学生还算友好,不会压低稿酬,时间周期也短,杂志社那可是出了名的看人下菜,而且至少要等一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
她给会刊提供的稿子,是两篇相对没那么好的,她作为部长都这么做,其他人肯定更是如此了。
林雨珍摇头,“不等了,明天我就再写几张征稿启事,这次有稿费,千字五毛。”
杨峰愣了一下,说,“这也太多了吧,之前不是说的千字两毛?”
林雨珍说,“我考虑过了,一篇中等厚度的刊物,大概需要五六万字,所有的稿费二十多就差不多了。”
杨峰点点头,“雨珍,那你有没有去印刷厂问问啊,这方面的需要花多少钱?”
其实她是明知故问,她早就问过了,起印至少一千本,纸张费和印刷费一百五十元。
二十多的稿费其实不算什么,这个才是大头呢。
林雨珍笑着说,“问过了,我大舅妈就在一家印刷厂工作,只收咱们的成本价,不收人工费,估计,一百块钱差不多了吧。”
她手里现在有两个存折,虽然都是她的名,但一个是许俊生的钱,另一个是她从农场时期就开始积攒下来的钱,也有三百多了。
杨峰本来是让她知难而退,没想到她有门路,但不管咋说,一百块印刷费对于学生来说,那也是很大一笔钱了。
她说,“雨珍,这次你全都拿了,那下次呢,你总不能每个月都拿钱吧,还是咱们会刊只办这一期?”
林雨珍笑了笑说,“我现在有两个想法,一个呢,是咱们印了之后,不是免费发放,而是要花钱买,市面上这样厚度的刊物一般定价三毛,咱们定价一毛八,一千本能卖一百八,即便正常花费印刷费,正好也和成本持平了,另一个想法,就是免费发放,但咱们要找附近的商家在上面做广告,咱们收取广告费,也不会赔钱。”
但不管哪种办法,都是基于必须先把创刊号做出来,你啥也没有,你能卖啥,你啥也没有,你说破大天,也不会有傻子登广告。
杨峰倒是觉得两个办法都不错,但同时又觉得,都不太可能实现,就说第一种卖会刊,她作为学生会的部长,也跟其他学校接触了不少,有的学校的确有会刊,但都是免费发放的,一毛八是不算贵,但学生也未必能买账,第二个方法那就更是匪夷所思了,她知道广告什么意思。
她经常去阅览室看报,现在的报纸和杂志上的确有刊登广告,但,人家那都是大报社和杂志社,人家是有发行量保证的,所以商家才肯投钱,她们学校小小的会刊,要啥没啥,怎么可能拉到广告?
杨峰犹豫了数十秒,说,“雨珍,要不,咱们跟东哥商量一下?”
她说的东哥,指的是学生会主席赵向东。
赵向东是七六届,也就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虽然不是凭成绩考上来的,但实力也不不容小觑,是平大的老师从地方兵团招上来的。
他原来在新疆建设兵团待了十年,今年都快三十岁了,为人十分沉稳。
林雨珍点了点头。
两人是在图书馆找到赵向东的,他正一边啃着一个冷馒头,一边修改自己的论文。
赵向东当然也知道宣传部要办会刊的事儿,这是好事儿,他当然要支持,但作为学生会主席,他没有业余时间去赚取外快,家里条件又不好,只能口头支持,拿不出真金白银来支持。
他一边吃着馒头,一边听林雨珍的说法,林雨珍讲完了,他正好也吃完了馒头,喝了几口水,他说道,“小林同学的想法很不错,我觉得,倒不如两个办法都用上,一毛八的杂志虽然不算贵,但也不算太便宜,我的意见,倒不如拿到社会上去卖,也许有人会感兴趣呢。”
林雨珍眼睛一亮,主席到底是主席,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对于平大学生来说,平大校园生活虽然精彩,但也是日常,但对于外面的人来说,吸引力应该是相当大的。
不说别的,自从她考上了平大,周围所有人看她,目光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平大学生自带光环,那么平大学生办的会刊,如果内容足够精彩,估计也会异常受欢迎。
“这个主意好,那不如干脆把价格调高一点,别的杂志最便宜的两毛五,咱们也卖两毛五,这样就有钱给报摊了。”
赵向东倒是没想到,林雨珍脑子转的这么快,他笑了笑,说,“我可以帮着你们联系报摊。”
一般来讲,新生的脸皮薄,不太擅长跟社会上的人打交道。
林雨珍却说,“不用,我去就成了!”
杨峰也立马表态,“东哥,你的事儿够多了,这点事儿就不麻烦你了,到时候会刊印出来,我和小林去办就行了,你放心吧。”
重新写了征稿启事之后,虽然千字五毛的稿费,仍然不算高,但这次不但来的稿件更多了,而且,质量明显提高了一个档次。
但编撰一本杂志,并不是有了稿子就成了,还得有设计,有美工,有适量的插图,总之,为了这事儿,林雨珍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占用了。
也是得亏许俊生出差了,她只需要一周回一次家就成了。
这天是周末,她在学校吃过早饭才骑着车子不急不慢的回到金山胡同,王妈看到她回来了,特别热情,说,“小林回来了,老爷子昨天就念叨了,趁着有虾,让我赶紧备下芝麻和椒盐,好等你回来了做椒盐虾!”
林雨珍跟她聊了两句,正要进屋,对面东厢房的门打开了,是许俊红。
她这小姑子竟也笑了笑,挺亲热的说,“二嫂,你终于回来了!”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慕强的,许俊红表现的尤为明显,上辈子,她的三个孩子从小就聪明,长大后更是了不得,许俊红在她面前,是百般挑剔的小姑子,但在侄子侄女面前,却是百依百顺的好姑姑。
现在她考上了平大,所以许俊红才会这么说,要是还在食品厂上班,她主动说话,许俊红都未必是这个态度。
她把西厢房简单整理了一下,去了正房。
许广汉两口子正在喝茶聊天,见到她进来,田香兰笑着说,“小林来了,昨儿我让王妈留了饭,没想到你没回来。”
林雨珍说,“我加入了学生会,有点事所以没回来。”
许广汉说,“加入学生会不错,对于个人能力是个不错的锻炼,小林,你在什么部门?”
林雨珍说,“宣传部。”
许广汉笑了,“宣传部挺好啊,不过在宣传部,写一手好文章是基本功。”他话锋一转,又问,“小林,上星期的报纸上,有一篇文章,是不是你写的?”
当时他一看署名是林雨珍,虽然行文风格和之前不太一样,但高考命题作文本身就和这个是两码事。
他觉得肯定是小儿媳妇写的。
林雨珍点点头,“写着玩的,没想到真的发表了。”
提到写文章,许广汉就有很多话要说,田香兰在旁边压根儿插不上嘴,只能趁着许广汉喝茶的机会,说,“也不知道俊生现在到哪儿了。”
许俊生已经离家半个月了,这会儿正和小商在霍山的山道上走着呢,不是进山,是出山。
两个人骑在毛驴上,都有些无精打采的,因为进山忙活了七八天,最后收到的石斛鲜条特别少,也就十来斤吧,估计制成枫斗也就两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