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金玉仙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全真教为道教的一大流派,和道教的其它教派相比,创立的时间相对教晚,却后来者居上,从其创始人王重阳48岁创教(1160年),到1224年丘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后改名长chun宫),持成吉思汗御赐金虎牌、玺书“掌管天下的出家人”时,打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并迅速成为道教的一大门派,也就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其发展之速,堪称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
一、全真派祖师王重阳
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1112—1170年),陕西咸阳大魏村人,累世为地方望族,本名中孚,字允卿。能文善武。据记载是气宇不凡,眼大于口,须过于腹,声如洪钟,面如白玉。还精通经史,才思敏捷;膂力过人,武艺高强。身长六尺余,形质魁伟,任气豪侠,善于辞辩,能诗善画,精通歧黄(医术),“置家事俱不问,放旷自适”,闻名于乡里。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陕西威阳被金兵占领,同时,儿皇帝刘豫被金人立于北京。第二年,金人以陕西地赐刘豫,国号齐,年号阜昌。阜昌年间(公元1130——1137年),王重阳曾应齐礼部试而未中。不久,伪齐被废,陕西地完全由金人管辖。金熙宗天春元年(公元1138年),下诏开科取士,王重阳为应进士试,特改名德威,字世雄,考中武科。
王重阳家境富有,少习文练武,以图仕进。但是在那个宋金对峙、铁骑纵横、生灵涂炭的战乱的年代,文武双全王重阳却是文不能入仕,武不能安邦。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和无奈,令王重阳沉湎于饮酒作乐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也许是酒不解真愁的缘故,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的王重阳终于在年48岁时,辞去(今陕西省户县)在甘河镇监酒税官职,改名王嚞,号重阳子,弃家外游来到终南山南时村(今成道宫村),垒起几尺高的封土,下面挖了一丈多深的墓穴,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还在墓上立一牌子,上写“王害风灵位”,自号“王害风”、“王疯子”,自居其中,在此穴居修行。
王重阳入道修行的方式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依然是非常奇特的。一般要入道修行循常理都是入道拜师进修。而王重阳则不是,他一入道就是自立门庭,宣称自己遇到了神仙,受到了神仙的点化。
关于王重阳遇仙的故事,随着后来全真教的兴盛,也流传很广。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六月,王重阳在户县甘河镇当监酒税的小官,去市中沽来酒肉,趁着夜里凉爽,就在甘河上的一座小桥上自斟自酌,酒至半酣,有两个人被发被毡突然来到王重阳的面前,和他一起喝酒,酒喝完了,两人就拿了个壶,在甘河里面里舀河里的水叫他喝,结果王重阳觉得这河水喝起来比他沽来的酒醇味还好,他感觉遇上异人了,后来得知这两个人是吕洞宾和汉钟离也来度他的,两人传给王重阳仙诀和秘术后就飘然而去。这就是王重阳“甘河遇仙”的故事,甘河镇的这座桥也被后人称之为“遇仙桥”。除了“甘河遇仙”的故事,还自称遇到过王玄甫、刘海蟾,并且和他们四人有过约定,这个约定就是把人间这个传道的事情了结之后和他们四人会聚。叫“师真之约”。王重阳临去世时,就嘱告弟子们不要悲伤,自己是赴“师真之约”去了。后来,全真教的弟子们就把王重阳和吕洞宾、汉钟离、王玄甫、刘海蟾并列供奉,敬之为全真“五祖”。
三年后,自称丹成悟道的王重阳,亲手填封了“活死人墓”,来到刘蒋村(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搭建了一个茅庵,开始在村里传道。
王重阳在刘蒋村传道,并没有追随者。因为他在南时村(离刘蒋村很近)挖穴墓时,就自号“王害风”、“王疯子”,村里人也确实把他当成了疯子。因为他挖墓穴,称居处为“活死人墓”等等,在常人看来,这都是疯癫的举动。更何况他出身豪门,家境巨富。却抛妻离子,舍弃财富,来到刘蒋村住在墓穴里过苦日子(尽管王重阳自称是“神修”)。就是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氛围下,依现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依然也只有疯子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王重阳在村里传道,村里人觉得他是更疯了。不仅没人追随他,反而惹得村民们耻笑。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烧掉茅庵,拿了一个铁罐作食具,东出潼关,一路乞化去了东海(今山东一带)开始了传教生涯。
王重阳第一个度化的大弟子为宁海州(今山东牟平)人马钰,马钰在家中为其建了庵堂,王重阳命名此庵为“全真堂”,全真教由此而名。此后,王重阳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传到讲法。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宗教社团,弟子多达数千人。其中最有名望的弟子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被后来的全真教弟子们敬奉为“全真七子”或“七真”,和“五祖”连称为“五祖七真”。
王重阳自称遇到过吕洞宾、汉钟离、王玄甫、刘海蟾四人之事听起来也许令人不以为然,当年刘蒋村没人追随他,就是没把他说的这些话当回事儿。但是王重阳做为一介平民,一不靠官府,二不靠势力,三不靠钱财,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在山东打出了一方天地。这里面固然有社会和时代的原因,也有全真教教义所蕴涵着一些令人信服的合理成分。但其学识和个人魅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王重阳饱读诗书,善于随机施教。出口成章。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正统道藏》。
这其中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王重阳对未来的预知能力。有关王重阳对未来的预知能力的事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件事,一是王重阳准确的预知自己的寿命。二是准确的预知出其未来七大弟子的姓氏。王重阳五十三岁时,就题过一首诗:“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诚搜刷”。就预测到自己的大限为五十八岁。金大定九年十月,王重阳率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西归。客居汴梁(今河南开封,金人称“南京”),已知不永,与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这一天,作《竹杖歌》诗一首示于四弟子,诗曰:“一条竹杖名无著,节节生辉灼灼,伟矣虚心直又端,里头都是灵丹药。不摇不动自闲闲,应扬随机能做作。海上专寻知友来,有谁堪可教谁托。昨霄梦里见诸虬,内有四虬能跳跃。杖一引,移一脚,顶中迸进银丝索。攒眉露目振精神,吐出灵珠光闪灼。明艳挑来固然乐,白云不负红霞约”。马丹阳等四人听了师傅的《竹杖歌》后,悲泣不己。丹阳曰:“人道区区,尚无所得,吾师弃我,遑遑可归?”王重阳说:“丹阳己得到,长真己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领管之。吾今赴师真之约耳!”
寓居磁器王氏的旅馆中。王氏对他不礼貌,又毁谤他。王重阳不以为然地预言道:“吾居之地,他日当令子孙卜筑于此。”王氏等凡俗人等不信,认为王重阳在发狂言。六十四年后,栖云真人王志谨挈其徒落脚于此,一座壮丽的殿宇,出现在原址上,后名重阳宫,又名朝元宫,最后定名为延庆观,至今犹存。
关于王重阳准确的预知出其未来七大弟子的姓氏,也有两个出处,一是其在王重阳在刘蒋村烧掉茅庵时,且歌且舞,其歌词之意就是要到“东海投谭捉马”去,二是王重阳东出潼关,沿路乞讨,途经洛阳,观瞻翠云峰上的“敕建上清宫”时,在上清宫大殿侧壁上《题上清宫》诗一首中写到:“丘谭王风捉马刘,昆嵛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王重阳的这首上清宫题壁诗,不是即景抒情,也不是谈道论法,而是把自己这次出行山东传道,所招收的弟子的大姓提前公之于众,真是玄中之玄,奇中之奇!在此之前,王重阳从未去过山东,也不像现在有电话、QQ、MSN可以预约,有高速交通工具可以乘坐。也没有人和他联系过,在以后的传道过程中,又怎么一定是“丘、谭、马、刘”同时成了他的弟子呢?然而两年之后,现实验证了王重阳上清宫题诗的结论是千真万确的。
这确实是一个谜,后人也有欲证其伪的。但总是在一番求证之后不由得叹服。王重阳预知未来的能力,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史料记载:大定九年十月,王重阳率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西归,次年一月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葬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二、全真教的仙道理论
王重阳能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打出了一方天地。除了社会和时代的原因,除了其学识和个人魅力,其自成体系的全真教教义,也是受之者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1、独特的三教合一理论
尽管魏晋以来就有“老子过函谷关化胡”传说,更有《老子化胡经》传世以及“三教出一门”学说的形成,但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力倡三教合一则是王重阳创立全真道的一大特点,道教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心经》则为道教全真教派的必修经典。当年他在“活死人墓”四角各种植一棵海棠树,就言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在他的言论、著作中,“三教出一门”、“三教合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在《金关玉锁诀》中说:“三教者,如鼎三足,……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在《示学道人》诗中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又有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中称:“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等等。他认为儒主“理”,佛主“性”、道主“命”。要人们忘情去欲,才能“心虚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达到“三教圆融”的全真境界。
2、道教的平民化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尽管道教有许多教派流行,但都是以炼外丹为主,服食金丹以求肉体飞升,霞举成仙为目的丹鼎类修行方式。丹鼎教派把选择门徒、传授丹经、烧炼金丹等活动搞得非常神秘和复杂。再加上团汞炼丹这种修炼得有相当的经济条件做后盾。所以在全真道之前的道教只能是一种上层宗教,贵族宗教。而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教则彻底颠覆了在这之前所有道教流派的修行方式,以“普济众生,遍超庶俗”的理念,使全真道教成为了一种平民宗教。从而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全真教的修行方式重在修心。在《重阳立教十五论》这篇不足1500字的文章中,对于全真教的修行做了相关的论述,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细则,如出家者须投庵(谭处端后来略微修改了出家修行的理论,认为在家也可以修行,“忠孝仁慈胜出家”,这一修改承认了“居士”,使全真道更加适合民情而有利于其发展),身有所倚,身安则心安;学习经书、精通药物、以高明者为道友等等。一是强调修心,论述打坐、降心、炼性等要领,丹成则身在人间,心在天上等等。三是修行者应... -->>
全真教为道教的一大流派,和道教的其它教派相比,创立的时间相对教晚,却后来者居上,从其创始人王重阳48岁创教(1160年),到1224年丘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后改名长chun宫),持成吉思汗御赐金虎牌、玺书“掌管天下的出家人”时,打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并迅速成为道教的一大门派,也就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其发展之速,堪称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
一、全真派祖师王重阳
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1112—1170年),陕西咸阳大魏村人,累世为地方望族,本名中孚,字允卿。能文善武。据记载是气宇不凡,眼大于口,须过于腹,声如洪钟,面如白玉。还精通经史,才思敏捷;膂力过人,武艺高强。身长六尺余,形质魁伟,任气豪侠,善于辞辩,能诗善画,精通歧黄(医术),“置家事俱不问,放旷自适”,闻名于乡里。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陕西威阳被金兵占领,同时,儿皇帝刘豫被金人立于北京。第二年,金人以陕西地赐刘豫,国号齐,年号阜昌。阜昌年间(公元1130——1137年),王重阳曾应齐礼部试而未中。不久,伪齐被废,陕西地完全由金人管辖。金熙宗天春元年(公元1138年),下诏开科取士,王重阳为应进士试,特改名德威,字世雄,考中武科。
王重阳家境富有,少习文练武,以图仕进。但是在那个宋金对峙、铁骑纵横、生灵涂炭的战乱的年代,文武双全王重阳却是文不能入仕,武不能安邦。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和无奈,令王重阳沉湎于饮酒作乐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也许是酒不解真愁的缘故,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的王重阳终于在年48岁时,辞去(今陕西省户县)在甘河镇监酒税官职,改名王嚞,号重阳子,弃家外游来到终南山南时村(今成道宫村),垒起几尺高的封土,下面挖了一丈多深的墓穴,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还在墓上立一牌子,上写“王害风灵位”,自号“王害风”、“王疯子”,自居其中,在此穴居修行。
王重阳入道修行的方式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依然是非常奇特的。一般要入道修行循常理都是入道拜师进修。而王重阳则不是,他一入道就是自立门庭,宣称自己遇到了神仙,受到了神仙的点化。
关于王重阳遇仙的故事,随着后来全真教的兴盛,也流传很广。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六月,王重阳在户县甘河镇当监酒税的小官,去市中沽来酒肉,趁着夜里凉爽,就在甘河上的一座小桥上自斟自酌,酒至半酣,有两个人被发被毡突然来到王重阳的面前,和他一起喝酒,酒喝完了,两人就拿了个壶,在甘河里面里舀河里的水叫他喝,结果王重阳觉得这河水喝起来比他沽来的酒醇味还好,他感觉遇上异人了,后来得知这两个人是吕洞宾和汉钟离也来度他的,两人传给王重阳仙诀和秘术后就飘然而去。这就是王重阳“甘河遇仙”的故事,甘河镇的这座桥也被后人称之为“遇仙桥”。除了“甘河遇仙”的故事,还自称遇到过王玄甫、刘海蟾,并且和他们四人有过约定,这个约定就是把人间这个传道的事情了结之后和他们四人会聚。叫“师真之约”。王重阳临去世时,就嘱告弟子们不要悲伤,自己是赴“师真之约”去了。后来,全真教的弟子们就把王重阳和吕洞宾、汉钟离、王玄甫、刘海蟾并列供奉,敬之为全真“五祖”。
三年后,自称丹成悟道的王重阳,亲手填封了“活死人墓”,来到刘蒋村(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搭建了一个茅庵,开始在村里传道。
王重阳在刘蒋村传道,并没有追随者。因为他在南时村(离刘蒋村很近)挖穴墓时,就自号“王害风”、“王疯子”,村里人也确实把他当成了疯子。因为他挖墓穴,称居处为“活死人墓”等等,在常人看来,这都是疯癫的举动。更何况他出身豪门,家境巨富。却抛妻离子,舍弃财富,来到刘蒋村住在墓穴里过苦日子(尽管王重阳自称是“神修”)。就是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氛围下,依现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依然也只有疯子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王重阳在村里传道,村里人觉得他是更疯了。不仅没人追随他,反而惹得村民们耻笑。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烧掉茅庵,拿了一个铁罐作食具,东出潼关,一路乞化去了东海(今山东一带)开始了传教生涯。
王重阳第一个度化的大弟子为宁海州(今山东牟平)人马钰,马钰在家中为其建了庵堂,王重阳命名此庵为“全真堂”,全真教由此而名。此后,王重阳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传到讲法。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宗教社团,弟子多达数千人。其中最有名望的弟子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被后来的全真教弟子们敬奉为“全真七子”或“七真”,和“五祖”连称为“五祖七真”。
王重阳自称遇到过吕洞宾、汉钟离、王玄甫、刘海蟾四人之事听起来也许令人不以为然,当年刘蒋村没人追随他,就是没把他说的这些话当回事儿。但是王重阳做为一介平民,一不靠官府,二不靠势力,三不靠钱财,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在山东打出了一方天地。这里面固然有社会和时代的原因,也有全真教教义所蕴涵着一些令人信服的合理成分。但其学识和个人魅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王重阳饱读诗书,善于随机施教。出口成章。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正统道藏》。
这其中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王重阳对未来的预知能力。有关王重阳对未来的预知能力的事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件事,一是王重阳准确的预知自己的寿命。二是准确的预知出其未来七大弟子的姓氏。王重阳五十三岁时,就题过一首诗:“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诚搜刷”。就预测到自己的大限为五十八岁。金大定九年十月,王重阳率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西归。客居汴梁(今河南开封,金人称“南京”),已知不永,与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这一天,作《竹杖歌》诗一首示于四弟子,诗曰:“一条竹杖名无著,节节生辉灼灼,伟矣虚心直又端,里头都是灵丹药。不摇不动自闲闲,应扬随机能做作。海上专寻知友来,有谁堪可教谁托。昨霄梦里见诸虬,内有四虬能跳跃。杖一引,移一脚,顶中迸进银丝索。攒眉露目振精神,吐出灵珠光闪灼。明艳挑来固然乐,白云不负红霞约”。马丹阳等四人听了师傅的《竹杖歌》后,悲泣不己。丹阳曰:“人道区区,尚无所得,吾师弃我,遑遑可归?”王重阳说:“丹阳己得到,长真己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领管之。吾今赴师真之约耳!”
寓居磁器王氏的旅馆中。王氏对他不礼貌,又毁谤他。王重阳不以为然地预言道:“吾居之地,他日当令子孙卜筑于此。”王氏等凡俗人等不信,认为王重阳在发狂言。六十四年后,栖云真人王志谨挈其徒落脚于此,一座壮丽的殿宇,出现在原址上,后名重阳宫,又名朝元宫,最后定名为延庆观,至今犹存。
关于王重阳准确的预知出其未来七大弟子的姓氏,也有两个出处,一是其在王重阳在刘蒋村烧掉茅庵时,且歌且舞,其歌词之意就是要到“东海投谭捉马”去,二是王重阳东出潼关,沿路乞讨,途经洛阳,观瞻翠云峰上的“敕建上清宫”时,在上清宫大殿侧壁上《题上清宫》诗一首中写到:“丘谭王风捉马刘,昆嵛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王重阳的这首上清宫题壁诗,不是即景抒情,也不是谈道论法,而是把自己这次出行山东传道,所招收的弟子的大姓提前公之于众,真是玄中之玄,奇中之奇!在此之前,王重阳从未去过山东,也不像现在有电话、QQ、MSN可以预约,有高速交通工具可以乘坐。也没有人和他联系过,在以后的传道过程中,又怎么一定是“丘、谭、马、刘”同时成了他的弟子呢?然而两年之后,现实验证了王重阳上清宫题诗的结论是千真万确的。
这确实是一个谜,后人也有欲证其伪的。但总是在一番求证之后不由得叹服。王重阳预知未来的能力,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史料记载:大定九年十月,王重阳率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西归,次年一月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葬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二、全真教的仙道理论
王重阳能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打出了一方天地。除了社会和时代的原因,除了其学识和个人魅力,其自成体系的全真教教义,也是受之者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1、独特的三教合一理论
尽管魏晋以来就有“老子过函谷关化胡”传说,更有《老子化胡经》传世以及“三教出一门”学说的形成,但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力倡三教合一则是王重阳创立全真道的一大特点,道教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心经》则为道教全真教派的必修经典。当年他在“活死人墓”四角各种植一棵海棠树,就言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在他的言论、著作中,“三教出一门”、“三教合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在《金关玉锁诀》中说:“三教者,如鼎三足,……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在《示学道人》诗中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又有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中称:“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等等。他认为儒主“理”,佛主“性”、道主“命”。要人们忘情去欲,才能“心虚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达到“三教圆融”的全真境界。
2、道教的平民化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尽管道教有许多教派流行,但都是以炼外丹为主,服食金丹以求肉体飞升,霞举成仙为目的丹鼎类修行方式。丹鼎教派把选择门徒、传授丹经、烧炼金丹等活动搞得非常神秘和复杂。再加上团汞炼丹这种修炼得有相当的经济条件做后盾。所以在全真道之前的道教只能是一种上层宗教,贵族宗教。而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教则彻底颠覆了在这之前所有道教流派的修行方式,以“普济众生,遍超庶俗”的理念,使全真道教成为了一种平民宗教。从而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全真教的修行方式重在修心。在《重阳立教十五论》这篇不足1500字的文章中,对于全真教的修行做了相关的论述,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细则,如出家者须投庵(谭处端后来略微修改了出家修行的理论,认为在家也可以修行,“忠孝仁慈胜出家”,这一修改承认了“居士”,使全真道更加适合民情而有利于其发展),身有所倚,身安则心安;学习经书、精通药物、以高明者为道友等等。一是强调修心,论述打坐、降心、炼性等要领,丹成则身在人间,心在天上等等。三是修行者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