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奋斗在洪武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柳淳能帮朱棣的不多,而且他也不想帮得太多,如果朱棣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他就不配做未来的永乐大帝!
柳淳敢这么做,道理很简单,因为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实力。
手握锦衣卫,又是天子宠臣,门生弟子,遍布朝野,许多大臣都跟他有所联合。现在柳淳的实力,绝对有资格跟朱棣进行平等交易。
不过柳淳还在等待,等待朱允炆的动作。
没错,就是等待朱允炆!
宁王朱权都来了,作为主导了这个阴谋的皇太孙,不能视而不见吧!
柳淳足足等了七天,正巧赶上了朱允炆的生日。
作为太孙的师父,他才被请到了东宫。
朱标在日,柳淳经常来东宫,创办银行的时候,柳淳几乎每天都过来,跟朱标谈货币,聊金融。朱标虽然仍弱敦厚,但绝对是个很好的倾听者,也是个很好的朋友。
等到朱允炆成了太孙,柳淳反而不经常来了,只有朱允炆偶尔请他,才会赶来,每次也都是匆匆而过。
反倒是那些儒者,文臣,更受朱允炆的喜欢,他们常常能秉烛夜谈,每次朱允炆都会觉得如沐春风,大有收获。
相比起柳淳那些带着土腥味的学问,先生们的高谈阔论,更加让人欢喜。
“先生,弟子好些时日未曾见到先生,正好有许多事情要请教先生呢!”朱允炆努力微笑着说道。
柳淳躬身施礼,“殿下,臣既然是您的老师,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望殿下不要客气。”
“那太好了。”朱允炆忙道:“先生,弟子疏于军务,不了解边疆的情况,不知道师父有何高见?”
柳淳拿起桌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
“殿下,是想问辽东和大宁吧?”
朱允炆略微迟疑,忙道:“的确,这两处也是重镇中的重镇,兵马还不少哩?”
“两镇兵马倒不多,主要是各自有三卫精兵,每一卫是一万九千人,三卫是五万七千人……如果算上北平,加起来就是十七万多人。而且是齐装满员的悍卒。其中有一成多还是蒙古人,以朵颜三卫为主,屯扎在大宁城,负责保护大宁的铁厂。”
“这些悍卒不但战力强大,而且时常深入草原,袭击鞑靼等部。另外呢,在大宁屯田的百姓当中,不少也是老军退下来的,这些人加起来也有十来万。其中以梁国公的旧部居多,再有就是一些流放的罪犯,他们不少都是江洋大盗,杀人不眨眼,还有些犯官,豪强……总而言之,塞北之地,民风剽悍,不是强悍的人也活不下来啊!”
柳淳不屑于隐藏什么,他把整个三镇的实力,明明白白告诉朱允炆。柳淳没有绕圈子,反而让朱允炆准备了一肚子的套路,失去了用武之地。
场面一度有些僵硬。
半晌,朱允炆才惊道:“竟是如此厉害!”
瞧他一副恐怖如斯的样子,柳淳就忍不住摇头。
“殿下,在北疆屯扎重兵,乃是为了防范北元死灰复燃,而且那里有许多的军屯……普通百姓没法涉足,不用军人能用谁?殿下,当年陛下建藩诸子,就是让他们替朝廷守卫边疆,在最苦的地方,磨砺爪牙,对付四周的蛮夷。这些边地的藩王,多次出征塞外,立下的功劳可都不小啊!”
朱允炆深吸口气,显然没有听懂柳淳的意思。柳淳是告诉他,凡事都有原因的,老朱安排藩王戍守边地,那是没办法的。
他不分封儿子,就要安排大将。
而跟着老朱一起打天下的勋贵当中,骄兵悍将极多,彼此又互相勾结。如果把边地让给他们,这大明朝早就乱了。
说起来,分封诸子,也是不得不为。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藩王的作用还是很正面的。
可是在朱允炆听来,那就是柳淳替燕王说话了。
“先生,藩王越来越强,尾大不掉,有朝一日,孤又能如何对付?”朱允炆忧心忡忡道。
柳淳反问道:“殿下,前番臣所讲以变法图强,来实现削藩,殿下以为然否?”
“先生高论,弟子当然谨记于心。只不过,只不过……”朱允炆露出了为难之色,“先生,弟子听闻因为变法,民间非议很多,天下不安。假如变法……遇到挫折,藩王再趁机捣乱,那可就不好办了。”
柳淳没说什么,而是点头道:“殿下虑得是,臣疏忽了。”
“不不不!”
朱允炆忙摆手,“先生之论,即便皇祖父,也非常赞赏,皇祖父几次叮嘱弟子,要想治国安邦,非仰仗先生不可。”
没想到,自己在老朱那里,地位还挺高啊!
柳淳轻笑,“是陛下谬赞,臣只有尽心竭力而已。奈何臣对削藩之事,没有太多的心得,不知道殿下,有没有可以指点的?臣洗耳恭听!”
朱允炆迟疑了片刻,道:“先生,弟子以为当下可效仿汉武帝之推恩令,将强藩拆散。”
 ... -->>
柳淳能帮朱棣的不多,而且他也不想帮得太多,如果朱棣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他就不配做未来的永乐大帝!
柳淳敢这么做,道理很简单,因为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实力。
手握锦衣卫,又是天子宠臣,门生弟子,遍布朝野,许多大臣都跟他有所联合。现在柳淳的实力,绝对有资格跟朱棣进行平等交易。
不过柳淳还在等待,等待朱允炆的动作。
没错,就是等待朱允炆!
宁王朱权都来了,作为主导了这个阴谋的皇太孙,不能视而不见吧!
柳淳足足等了七天,正巧赶上了朱允炆的生日。
作为太孙的师父,他才被请到了东宫。
朱标在日,柳淳经常来东宫,创办银行的时候,柳淳几乎每天都过来,跟朱标谈货币,聊金融。朱标虽然仍弱敦厚,但绝对是个很好的倾听者,也是个很好的朋友。
等到朱允炆成了太孙,柳淳反而不经常来了,只有朱允炆偶尔请他,才会赶来,每次也都是匆匆而过。
反倒是那些儒者,文臣,更受朱允炆的喜欢,他们常常能秉烛夜谈,每次朱允炆都会觉得如沐春风,大有收获。
相比起柳淳那些带着土腥味的学问,先生们的高谈阔论,更加让人欢喜。
“先生,弟子好些时日未曾见到先生,正好有许多事情要请教先生呢!”朱允炆努力微笑着说道。
柳淳躬身施礼,“殿下,臣既然是您的老师,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望殿下不要客气。”
“那太好了。”朱允炆忙道:“先生,弟子疏于军务,不了解边疆的情况,不知道师父有何高见?”
柳淳拿起桌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
“殿下,是想问辽东和大宁吧?”
朱允炆略微迟疑,忙道:“的确,这两处也是重镇中的重镇,兵马还不少哩?”
“两镇兵马倒不多,主要是各自有三卫精兵,每一卫是一万九千人,三卫是五万七千人……如果算上北平,加起来就是十七万多人。而且是齐装满员的悍卒。其中有一成多还是蒙古人,以朵颜三卫为主,屯扎在大宁城,负责保护大宁的铁厂。”
“这些悍卒不但战力强大,而且时常深入草原,袭击鞑靼等部。另外呢,在大宁屯田的百姓当中,不少也是老军退下来的,这些人加起来也有十来万。其中以梁国公的旧部居多,再有就是一些流放的罪犯,他们不少都是江洋大盗,杀人不眨眼,还有些犯官,豪强……总而言之,塞北之地,民风剽悍,不是强悍的人也活不下来啊!”
柳淳不屑于隐藏什么,他把整个三镇的实力,明明白白告诉朱允炆。柳淳没有绕圈子,反而让朱允炆准备了一肚子的套路,失去了用武之地。
场面一度有些僵硬。
半晌,朱允炆才惊道:“竟是如此厉害!”
瞧他一副恐怖如斯的样子,柳淳就忍不住摇头。
“殿下,在北疆屯扎重兵,乃是为了防范北元死灰复燃,而且那里有许多的军屯……普通百姓没法涉足,不用军人能用谁?殿下,当年陛下建藩诸子,就是让他们替朝廷守卫边疆,在最苦的地方,磨砺爪牙,对付四周的蛮夷。这些边地的藩王,多次出征塞外,立下的功劳可都不小啊!”
朱允炆深吸口气,显然没有听懂柳淳的意思。柳淳是告诉他,凡事都有原因的,老朱安排藩王戍守边地,那是没办法的。
他不分封儿子,就要安排大将。
而跟着老朱一起打天下的勋贵当中,骄兵悍将极多,彼此又互相勾结。如果把边地让给他们,这大明朝早就乱了。
说起来,分封诸子,也是不得不为。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藩王的作用还是很正面的。
可是在朱允炆听来,那就是柳淳替燕王说话了。
“先生,藩王越来越强,尾大不掉,有朝一日,孤又能如何对付?”朱允炆忧心忡忡道。
柳淳反问道:“殿下,前番臣所讲以变法图强,来实现削藩,殿下以为然否?”
“先生高论,弟子当然谨记于心。只不过,只不过……”朱允炆露出了为难之色,“先生,弟子听闻因为变法,民间非议很多,天下不安。假如变法……遇到挫折,藩王再趁机捣乱,那可就不好办了。”
柳淳没说什么,而是点头道:“殿下虑得是,臣疏忽了。”
“不不不!”
朱允炆忙摆手,“先生之论,即便皇祖父,也非常赞赏,皇祖父几次叮嘱弟子,要想治国安邦,非仰仗先生不可。”
没想到,自己在老朱那里,地位还挺高啊!
柳淳轻笑,“是陛下谬赞,臣只有尽心竭力而已。奈何臣对削藩之事,没有太多的心得,不知道殿下,有没有可以指点的?臣洗耳恭听!”
朱允炆迟疑了片刻,道:“先生,弟子以为当下可效仿汉武帝之推恩令,将强藩拆散。”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