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明末之成王败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拔,或者受到关注。
不过现在局势尚不稳定,看不清楚朝政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这个时候,马懋才就需要展现自身的能力了,那就是多给朝廷写好的奏折。
朝廷在剿灭农民起义军方面,究竟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马懋才完全可以结合延安府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皇上意愿的建议,他这样做是一举两得,既可以通过表露出来新颖的观点,削弱自身为政不力的问题,又可以引发皇上和朝廷的注意。
马懋才当然是同意以招抚为主、以剿灭为辅的观点。
这样符合他的利益,延安府各地出现农民起义军,是因为老百姓遭遇到灾荒,活不下去了,他们造反的目的是想着有饭吃,不至于饿死,朝廷则要从仁政角度出发,采取招抚为主的策略,稳定百姓,一旦百姓稳定下来,农民起义军自然就失去了维持的根基了。
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个延安府能够做好的事情,不过延安府知府马懋才愿意承担责任,而且还给朝廷写去奏折,提出建议,且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马懋才这样做,让皇上和内阁看到了他的忠心,至少能够保住自身的职位,不至于被派遣到南京六部去。
至于说到京城去做官,目前不要考虑,首先稳住了当下再说。
府试的考题,马懋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两道题目其实环环相扣,前面的题目阐述仁政的重要性,后面的题目继续论证仁政能够产生的效果,只要考生关注延安府面临的实际情况,就可以进行议论,哪怕是扣不住主题也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马懋才也没有抱太大的信心,他甚至感觉到,此次参加府试的考生,没有谁能够想到这个方面,人家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再说了,他所出的两个考题,在《四书解析》里面也是有着很多专门观点解释的。
马懋才希望出现这样的文章,若是能够有十名考生以上有这方面的见解,他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宣扬,甚至将这些文章也送到京城去,表现延安府教化之功劳。
如此矛盾心理的左右之下,马懋才有些迫不及待的直接看文章了。
连续三天的时间过去,马懋才本人都看了一百多篇文章,可没有一篇牵涉到这方面的事宜,这让他异常的失望,包括教谕看过的考卷,已经接近一半,没有这方面文章的出现。
也就在这个时候,马懋才忽然想到了吴帆徽,凭着他的直觉,认为吴帆徽是会写出来这等文章的,这个米脂县县试案首,在县试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他看过好几遍,文章也是结合了米脂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的。
不过马懋才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挫败感,他耗费心思出的考题,暂时还没有考生能够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说明这些考生真的就是读书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关心,不过马懋才也没有想想,当年他参加考试的时候,也不可能想到这些事宜。
看到吴帆徽的文章,是第四天的上午,还是一名教谕发现了其中的两篇文章,切入点完全符合知府大人的要求,从字体上面来看,两篇文章出自于一个考生之手,文章结合《四书解析》之中的观点,提出了以怀柔之心对待农民暴乱的见解。
教谕马上将两篇文章呈送给知府大人。
马懋才从字体上面,马上就判断出来了,这两篇文章是米脂县县试案首吴帆徽的文章。
他将两篇文章留在自己这里,言下之意就是这两篇文章算是被取中。
一直到教谕阅卷结束,也没有出现同类的文章。
马懋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的希望没有能够达到,仅仅凭着这两篇文章,是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的,他精心设计的考题,最终没有得到考生的理解。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马懋才没有仔细阅卷,基本以诸多教谕确定的文章为准,不过吴帆徽的这两篇文章,他看了足足三遍,尽管说里面没有多少具体的建议,但文章的思路完全符合他的初衷,也就是这个时候,马懋对这个吴帆徽,有了特别的看法,他隐隐觉得,这个少年郎的未来,一定是不简单的。
确定府试名次的事情,诸多的教谕也参与讨论了,马懋才摆出了很民主的态度,这让诸多的教谕受宠若惊,以往他们是没有资格参与如此重要讨论的,顶多就是知府大人偶尔问问。
诸多教谕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故而通过府试考生的名单和名次,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确定下来,六月十七日未时,一切基本都确定下来,这倒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提拔,或者受到关注。
不过现在局势尚不稳定,看不清楚朝政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这个时候,马懋才就需要展现自身的能力了,那就是多给朝廷写好的奏折。
朝廷在剿灭农民起义军方面,究竟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马懋才完全可以结合延安府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皇上意愿的建议,他这样做是一举两得,既可以通过表露出来新颖的观点,削弱自身为政不力的问题,又可以引发皇上和朝廷的注意。
马懋才当然是同意以招抚为主、以剿灭为辅的观点。
这样符合他的利益,延安府各地出现农民起义军,是因为老百姓遭遇到灾荒,活不下去了,他们造反的目的是想着有饭吃,不至于饿死,朝廷则要从仁政角度出发,采取招抚为主的策略,稳定百姓,一旦百姓稳定下来,农民起义军自然就失去了维持的根基了。
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个延安府能够做好的事情,不过延安府知府马懋才愿意承担责任,而且还给朝廷写去奏折,提出建议,且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马懋才这样做,让皇上和内阁看到了他的忠心,至少能够保住自身的职位,不至于被派遣到南京六部去。
至于说到京城去做官,目前不要考虑,首先稳住了当下再说。
府试的考题,马懋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两道题目其实环环相扣,前面的题目阐述仁政的重要性,后面的题目继续论证仁政能够产生的效果,只要考生关注延安府面临的实际情况,就可以进行议论,哪怕是扣不住主题也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马懋才也没有抱太大的信心,他甚至感觉到,此次参加府试的考生,没有谁能够想到这个方面,人家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再说了,他所出的两个考题,在《四书解析》里面也是有着很多专门观点解释的。
马懋才希望出现这样的文章,若是能够有十名考生以上有这方面的见解,他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宣扬,甚至将这些文章也送到京城去,表现延安府教化之功劳。
如此矛盾心理的左右之下,马懋才有些迫不及待的直接看文章了。
连续三天的时间过去,马懋才本人都看了一百多篇文章,可没有一篇牵涉到这方面的事宜,这让他异常的失望,包括教谕看过的考卷,已经接近一半,没有这方面文章的出现。
也就在这个时候,马懋才忽然想到了吴帆徽,凭着他的直觉,认为吴帆徽是会写出来这等文章的,这个米脂县县试案首,在县试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他看过好几遍,文章也是结合了米脂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的。
不过马懋才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挫败感,他耗费心思出的考题,暂时还没有考生能够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说明这些考生真的就是读书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关心,不过马懋才也没有想想,当年他参加考试的时候,也不可能想到这些事宜。
看到吴帆徽的文章,是第四天的上午,还是一名教谕发现了其中的两篇文章,切入点完全符合知府大人的要求,从字体上面来看,两篇文章出自于一个考生之手,文章结合《四书解析》之中的观点,提出了以怀柔之心对待农民暴乱的见解。
教谕马上将两篇文章呈送给知府大人。
马懋才从字体上面,马上就判断出来了,这两篇文章是米脂县县试案首吴帆徽的文章。
他将两篇文章留在自己这里,言下之意就是这两篇文章算是被取中。
一直到教谕阅卷结束,也没有出现同类的文章。
马懋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的希望没有能够达到,仅仅凭着这两篇文章,是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的,他精心设计的考题,最终没有得到考生的理解。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马懋才没有仔细阅卷,基本以诸多教谕确定的文章为准,不过吴帆徽的这两篇文章,他看了足足三遍,尽管说里面没有多少具体的建议,但文章的思路完全符合他的初衷,也就是这个时候,马懋对这个吴帆徽,有了特别的看法,他隐隐觉得,这个少年郎的未来,一定是不简单的。
确定府试名次的事情,诸多的教谕也参与讨论了,马懋才摆出了很民主的态度,这让诸多的教谕受宠若惊,以往他们是没有资格参与如此重要讨论的,顶多就是知府大人偶尔问问。
诸多教谕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故而通过府试考生的名单和名次,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确定下来,六月十七日未时,一切基本都确定下来,这倒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