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毒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着了。
“五万!”
姜元吉开出了筹码,杨猛也爽快,五万两银子,连工带料足够建个不错的书院了。再说了花五万,买下煤铁矿山,稳赚不赔的买卖。
“三爷大气,不愧是杨佛爷家里出来的,不知这书院何时开工啊?”
五万两,绝对是个大数目,数遍云南府的商家,也只有杨家有这样的豪气了,姜元吉也不吝言辞了,一顶高高的大帽子,就扣在了杨猛头上。
但银子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这么大的书院,建造起来只怕旷日持久,姜元吉可没心思在宜良多呆,自己费了心力,万一没赶上书院落成,不就鸡飞蛋打了?
“书院有什么讲究,杨三不清楚,姜大人说一说,咱们谋划谋划?”
钱都花了,杨猛也不介意姜元吉来指手画脚,只要煤山铁矿到手,其他的事情无非就是个过程,顺不顺利、耗时长短对他来说无关紧要。
“书院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必弄得太过奢华,青砖瓦房、小桥流水未尝不是风光,咱们就从简从速,莫让宜良的莘莘学子,望穿秋水般苦等了。”
事情有了眉目,杨三郎不着急了,可他姜元吉着急啊!这书院有了眉目不成,只有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才算是他的政绩,不然还不知是哪个王八蛋,得了他的好处。后来的也不是他姜元吉的儿孙,荫庇就算了,好处还是揣自己怀里最好。
“这书院的名字,姜大人一并给题了吧!也好让那些得了好处的读书人饮水思源,不忘姜大人这个挖井人。”
姜元吉这么性急无非是为了政绩,杨猛索性就伸手拍了一记。
“饮水思源!好啊!三爷真是妙语连珠,但题字元吉就不敢了,过些时日咱们一并去总督府,让贺大人题写可好?贺老大人可是个鸿儒,嘉庆年间还做过岳麓书院的山长,这个字他来书写最合适不过了。”
自知之明姜元吉还是有的,花五万两建个书院,自己扭着屁股上去题字,那就是不是政绩了,那是在找死。
花花轿子人抬人,在官场厮混左右逢源才是妙处,自己牵头兴办书院,已经是天大的政绩了,这书院的名号,还得大人物来题写。
“这个也不错,但书院的名字,还是由姜大人来起吧!好歹您也是首倡,这个功绩任谁也抹不去。总督府那里我就不去了,杨三在昆明不受待见,莫要连累了大人才好。”
去总督府?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宜良典史、周士清一家,都是自己的手笔,建个书院就去总督府邀功,怕是会有不少人得红眼病。
再说了杨家与官府之事,自有老爷子做主,自己不熟悉云南的官场,官府的事情还是让老爷子去处理吧!自己的水平有限,到了总督府,万一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那就不美了。
魏五说的不错,名利二字就是对付官吏的大杀器,一点银子一个名声,这姜元吉就把宜良给卖了,他卖的这么尽力,杨猛当然要给些鼓励的。
“这个……,书院坐落于明湖的湖光山色之中,就叫明湖书院好了。”
首倡,是个不错的东西,将来书院建成了,再弄个碑文,那他姜元吉的好处就大了,想到这个他也就没了顾忌,直接为书院起了名字。
“好名字!不过杨三还有一事请教。”
见姜元吉的兴致高了,想到在杨家庄园的医学馆,杨猛又有了新的想法,将两者合二为一,也不知可不可行?
“何来请教之说?三爷有话就问,元吉知无不言。”
兴致大好的姜元吉,也是敞开了心扉,这事儿上去之后,自己就是想呆在宜良,怕也不成了。
“杨三在庄子里,建了一个医学馆,请了宜良名医刘一贴开馆授徒,不知这医学馆,能不能与明湖书院合二为一,也好培养些济世的人才。”
建这个书院,杨猛虽说是被姜元吉赶上去的,但这事儿总的来说,对杨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银子只要自己的买卖还能做,就不算事儿。
但是开这个书院,可不是为大清朝廷培养人才的,杨猛要把他变成自己的人才基地,从治病救人到造枪造炮、统治云南,现在他最缺的就是人手。
穷困的书生,读书的目的就是改变命运,而在大清要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做官是唯一的途径,杨猛可不想把自己建的书院,弄成一个培养贪官污吏的地方。
把医学馆并到书院,也是一种尝试,只要这姜元吉没有剧烈的反应,以后杨猛会加进去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以呀!怎么不可以呢?治病救人跟读书做学问一样,都是济世之道。读书之人未必个个都能取得功名,学些医术不但能治病救人,还能养活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这个姜元吉没有很大的反应,做郎中也是要读书识字的,这书院与医学馆,并没有冲突的地方。
不着了。
“五万!”
姜元吉开出了筹码,杨猛也爽快,五万两银子,连工带料足够建个不错的书院了。再说了花五万,买下煤铁矿山,稳赚不赔的买卖。
“三爷大气,不愧是杨佛爷家里出来的,不知这书院何时开工啊?”
五万两,绝对是个大数目,数遍云南府的商家,也只有杨家有这样的豪气了,姜元吉也不吝言辞了,一顶高高的大帽子,就扣在了杨猛头上。
但银子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这么大的书院,建造起来只怕旷日持久,姜元吉可没心思在宜良多呆,自己费了心力,万一没赶上书院落成,不就鸡飞蛋打了?
“书院有什么讲究,杨三不清楚,姜大人说一说,咱们谋划谋划?”
钱都花了,杨猛也不介意姜元吉来指手画脚,只要煤山铁矿到手,其他的事情无非就是个过程,顺不顺利、耗时长短对他来说无关紧要。
“书院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必弄得太过奢华,青砖瓦房、小桥流水未尝不是风光,咱们就从简从速,莫让宜良的莘莘学子,望穿秋水般苦等了。”
事情有了眉目,杨三郎不着急了,可他姜元吉着急啊!这书院有了眉目不成,只有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才算是他的政绩,不然还不知是哪个王八蛋,得了他的好处。后来的也不是他姜元吉的儿孙,荫庇就算了,好处还是揣自己怀里最好。
“这书院的名字,姜大人一并给题了吧!也好让那些得了好处的读书人饮水思源,不忘姜大人这个挖井人。”
姜元吉这么性急无非是为了政绩,杨猛索性就伸手拍了一记。
“饮水思源!好啊!三爷真是妙语连珠,但题字元吉就不敢了,过些时日咱们一并去总督府,让贺大人题写可好?贺老大人可是个鸿儒,嘉庆年间还做过岳麓书院的山长,这个字他来书写最合适不过了。”
自知之明姜元吉还是有的,花五万两建个书院,自己扭着屁股上去题字,那就是不是政绩了,那是在找死。
花花轿子人抬人,在官场厮混左右逢源才是妙处,自己牵头兴办书院,已经是天大的政绩了,这书院的名号,还得大人物来题写。
“这个也不错,但书院的名字,还是由姜大人来起吧!好歹您也是首倡,这个功绩任谁也抹不去。总督府那里我就不去了,杨三在昆明不受待见,莫要连累了大人才好。”
去总督府?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宜良典史、周士清一家,都是自己的手笔,建个书院就去总督府邀功,怕是会有不少人得红眼病。
再说了杨家与官府之事,自有老爷子做主,自己不熟悉云南的官场,官府的事情还是让老爷子去处理吧!自己的水平有限,到了总督府,万一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那就不美了。
魏五说的不错,名利二字就是对付官吏的大杀器,一点银子一个名声,这姜元吉就把宜良给卖了,他卖的这么尽力,杨猛当然要给些鼓励的。
“这个……,书院坐落于明湖的湖光山色之中,就叫明湖书院好了。”
首倡,是个不错的东西,将来书院建成了,再弄个碑文,那他姜元吉的好处就大了,想到这个他也就没了顾忌,直接为书院起了名字。
“好名字!不过杨三还有一事请教。”
见姜元吉的兴致高了,想到在杨家庄园的医学馆,杨猛又有了新的想法,将两者合二为一,也不知可不可行?
“何来请教之说?三爷有话就问,元吉知无不言。”
兴致大好的姜元吉,也是敞开了心扉,这事儿上去之后,自己就是想呆在宜良,怕也不成了。
“杨三在庄子里,建了一个医学馆,请了宜良名医刘一贴开馆授徒,不知这医学馆,能不能与明湖书院合二为一,也好培养些济世的人才。”
建这个书院,杨猛虽说是被姜元吉赶上去的,但这事儿总的来说,对杨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银子只要自己的买卖还能做,就不算事儿。
但是开这个书院,可不是为大清朝廷培养人才的,杨猛要把他变成自己的人才基地,从治病救人到造枪造炮、统治云南,现在他最缺的就是人手。
穷困的书生,读书的目的就是改变命运,而在大清要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做官是唯一的途径,杨猛可不想把自己建的书院,弄成一个培养贪官污吏的地方。
把医学馆并到书院,也是一种尝试,只要这姜元吉没有剧烈的反应,以后杨猛会加进去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以呀!怎么不可以呢?治病救人跟读书做学问一样,都是济世之道。读书之人未必个个都能取得功名,学些医术不但能治病救人,还能养活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这个姜元吉没有很大的反应,做郎中也是要读书识字的,这书院与医学馆,并没有冲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