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大隋第三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昏时分,房陵和襄阳之交的永清县筑水畔,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正在安营扎寨。这正是被李唐朝廷称之为叛军的关陇贵族么人部曲,尽管不是所有家族的军队都参与,但是大多数关陇贵族对李渊扒皮式的盘剥已经忍无可忍,若是让人看到希望也就罢了,偏偏是李渊为首的李唐朝廷如同一个垂暮老人,暮气沉沉,自李渊以下,李唐君臣除了争权夺利之外,似乎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当李渊出尔反尔,威胁到他们根本利益之时,诸多老牌关陇贵族还是响应独孤氏号召,派出了族中私军;他们此番以‘清君侧’出兵,一来是希望李渊改变初衷,承认当初承诺,承认各家的私人部曲;二来也是希望杨侗看到关陇贵族的诚意,不管能不能成功,至少他们这一次出兵,为李渊带去了极大麻烦,为杨侗出兵创造了机会。
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军队,除了没有高大的河曲战马之外,完全和从前骁果军一模一样,精铁打造的横刀和战槊、极为坚固的明光铠、抵御大多弩矢的鹰棱盔,尤其是优厚的待遇和战后抚恤,让将士们都愿意为主人慷慨赴战。
他们的装备和待遇完全是唐军无法比拟的存在,也正因如此,李渊对这支不受朝廷掌控的军队十分忌惮,生怕他们在战事陷入僵持之时,从内部捅他一刀子。但同时,他对这支军队也无比的眼红。
要是关陇贵族家主没有集体拜访出使襄阳的房玄龄,要是没有独孤整出卖他的信函,李渊为了内部的安稳,还能容忍这支军队,可以容忍关陇贵族。
但随着唐朝势衰、魏朝覆灭,隋朝如日中天、气焰万丈,关陇贵族各个家族皆是蠢蠢欲动,而独孤氏,竟然早几年就已经在出卖唐朝,这让李渊尤其心寒、害怕;隋军要是兵临城下了,那还得了啊?
是以,李渊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了李氏一族生存下去,决定在关陇贵族背叛之前铲除他们的军队,解决自己最大的心腹之患。唯有如此,自己才能守得住益州,否则的话,再险峻的河山也被隋朝从内部攻克,李唐入主关中的时候,不就是关陇贵族从内部打开的吗?可关陇贵族现在又打算从内部打开大门,放他们昔日所反对的隋军入境了,李渊肯定不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由关陇贵族各族私人部曲组合起来的军队原本只有三万出头,但随着他们从上庸开来,一路上又有一些家族的军队加入,已经壮大到了三万八余众,他们高举‘清君侧、除奸佞、正朝纲’大旗,以‘北镇军’自称。
最初,大多数人建议以关陇联军命名,但独孤彦云不答应,他觉得关陇贵族发展至今,差点就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称之为臭名昭著的叛国惯犯毫不为过,竖关陇联军旗号,只会令人厌恶和反感;另一方面,他们名为‘清君侧、除奸佞、正朝纲’,实则是反唐迎隋,‘关陇联军’会让杨侗想到他们迎李渊入关中旧事,心中会有根刺,这个名字会影响到大家日后的生存,所以是有百害无一利。
而‘北镇军’则不同,因为关陇集团起源于‘北魏六镇’。
早在北魏时期,道武帝拓跋珪定都于平城。阴山以北的草原上有柔然这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存在。每到北魏大军南下征战时,柔然骑兵就会入侵北魏北境,国都平城时常受到威胁。道武帝有鉴于此,便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于是北魏边镇初具规模,当时统称为“北镇”。
道武帝的孙子拓跋焘继位之后,调凉、司、幽、定、冀五州十多万人在东起上谷,西到汉朔方故城一带大规模修筑边防工程。
“六镇”之地位,由此确立。
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此六大军镇主要防御北方柔然侵扰,拱卫国度平城。六镇将领由鲜卑贵族、凉州武人担任,戍防军人主要是鲜卑人,也有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而“六镇”演变而来的六大军事集团,便是关陇贵族的雏形。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六镇”非但没有沉寂落寞,反倒趁势发动兵变,窃取了朝廷的最高权力,使北魏皇帝成了他们傀儡,继而出现赫赫有名的“八柱国二十四将”,一举奠定了关陇贵族数百年荣耀显赫,一手创建西魏、北周、隋、唐四朝。这也是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辉煌奇迹,杨侗的祖先佐命开创西魏、北周,杨坚又谋国称隋,可以说,“北魏北镇”、“北魏六镇”也是杨氏先祖之荣耀,杨侗没理由去否定这段有他先祖参与的荣耀事迹。他们的‘北镇军’即便没有勾起杨侗对先祖荣光的缅怀,但至少,不会像对待关陇贵族那般反感、排斥他们。同时,表明了为大隋‘永镇北方’的美好心愿。可以说,独孤彦云在命名方面,颇是花费了一番心思。
但是独孤前彦去所不知道的是,当他竖立起‘北镇军’之旗,这支军队隐含自立的概念,而当将领们口口声声说‘我北镇军’的时候,将士们的信仰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士兵们的效忠对象,也似乎从关陇贵族,转移到了‘北镇军’之上。
独孤彦云正值三十而立之年,他本是独孤楷的小儿子,但因为叔父独孤盛和堂兄在江都之变誓死保卫隋武帝,父子叔侄五人尽皆壮烈而亡,由于他们给宇文化及占领江都城、江都宫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政变结束后,家小惨遭宇文化及清算,一个都逃不出来,独孤盛一脉自此而绝,独孤彦云和兄长独孤卿云商量之后,由他过继过去,成为独孤盛的从子。
后来杨侗事业蒸蒸日上,而李唐王朝则因为李渊父子三人争权夺利,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深感忧虑的独孤整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决定和隋朝重续前缘,但是当时的杨侗直斥关陇贵族乃是大隋最大的反贼团伙,立场异常坚定,决不与关陇贵族妥协。独孤整便在死去的独孤盛身上作文章,他让独孤澄带着独孤卿云和独孤彦云邺城英雄烈士陵园,拜祭独孤盛的衣冠冢。
这一回,杨侗不认账也不行。毕竟忠臣烈士子弟大张旗鼓的拜祭父亲、叔父,天下人都在看他杨侗反应,要是不封赏,便会寒了忠臣良将之心。杨侗明知道这是独孤整的点子,但这是无耻的阳谋,他不得不认。无奈之下杨侗只得接见这对兄弟,并让独孤卿云继承其父独孤楷汝南郡公之爵,独孤彦云则是继承了独孤盛的纪国公之爵,依制降为河西郡公。
于是乎,这对兄弟便成了隋朝的臣子,如愿的独孤整让他们离开独孤氏,自立为家,也不准他们在唐朝为将;而他们兄弟本身也不想让父兄清名受到玷污,于是空负一身才华,却始终没有仕唐,背着徒有虚名的隋朝爵位过着清闲日子。
独孤氏如今到了生死存亡,继任家主之位独孤澄便启用了叔父留下的这两颗棋子。要是他们反唐成功,则是隋朝的功臣,可以关照独孤氏,让独孤氏继承延续下去;要是失败了,独孤氏也能撇清关系,置身事外,让李渊无从处罚。
营寨扎下。
独孤彦云召集麾下将校到中军大帐议事,他属下文武,都是关陇贵族各家派来率领本族兵马的子弟门生。
各家主最先是决定以逼宫方式,逼迫李渊承诺不打各家私军和田地的主意,这是各家早就达成的共识,都认为自己还没到造反的地步,只是想给李渊一点颜色看看,简而言之,就是向李渊示威,让他知道关陇贵族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家主们的共识,则意识着独孤彦云他们能做的事情极少。
而现在更难办了。由于他们的家主和族人都落到朝廷之手,使这帮人既不敢占一地自立,也不敢攻陷汉水防线某一段,更不敢放隋军入境,甚至连郡兵和普通老百姓都不敢伤害。事态演变至今,他们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什么不敢做,
但是他们四周的唐军可没有一点顾虑,一旦有了制胜良会,便会将他们撕得粉碎。这种极为被动的局势,让大家茫然不... -->>
黄昏时分,房陵和襄阳之交的永清县筑水畔,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正在安营扎寨。这正是被李唐朝廷称之为叛军的关陇贵族么人部曲,尽管不是所有家族的军队都参与,但是大多数关陇贵族对李渊扒皮式的盘剥已经忍无可忍,若是让人看到希望也就罢了,偏偏是李渊为首的李唐朝廷如同一个垂暮老人,暮气沉沉,自李渊以下,李唐君臣除了争权夺利之外,似乎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当李渊出尔反尔,威胁到他们根本利益之时,诸多老牌关陇贵族还是响应独孤氏号召,派出了族中私军;他们此番以‘清君侧’出兵,一来是希望李渊改变初衷,承认当初承诺,承认各家的私人部曲;二来也是希望杨侗看到关陇贵族的诚意,不管能不能成功,至少他们这一次出兵,为李渊带去了极大麻烦,为杨侗出兵创造了机会。
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军队,除了没有高大的河曲战马之外,完全和从前骁果军一模一样,精铁打造的横刀和战槊、极为坚固的明光铠、抵御大多弩矢的鹰棱盔,尤其是优厚的待遇和战后抚恤,让将士们都愿意为主人慷慨赴战。
他们的装备和待遇完全是唐军无法比拟的存在,也正因如此,李渊对这支不受朝廷掌控的军队十分忌惮,生怕他们在战事陷入僵持之时,从内部捅他一刀子。但同时,他对这支军队也无比的眼红。
要是关陇贵族家主没有集体拜访出使襄阳的房玄龄,要是没有独孤整出卖他的信函,李渊为了内部的安稳,还能容忍这支军队,可以容忍关陇贵族。
但随着唐朝势衰、魏朝覆灭,隋朝如日中天、气焰万丈,关陇贵族各个家族皆是蠢蠢欲动,而独孤氏,竟然早几年就已经在出卖唐朝,这让李渊尤其心寒、害怕;隋军要是兵临城下了,那还得了啊?
是以,李渊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了李氏一族生存下去,决定在关陇贵族背叛之前铲除他们的军队,解决自己最大的心腹之患。唯有如此,自己才能守得住益州,否则的话,再险峻的河山也被隋朝从内部攻克,李唐入主关中的时候,不就是关陇贵族从内部打开的吗?可关陇贵族现在又打算从内部打开大门,放他们昔日所反对的隋军入境了,李渊肯定不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由关陇贵族各族私人部曲组合起来的军队原本只有三万出头,但随着他们从上庸开来,一路上又有一些家族的军队加入,已经壮大到了三万八余众,他们高举‘清君侧、除奸佞、正朝纲’大旗,以‘北镇军’自称。
最初,大多数人建议以关陇联军命名,但独孤彦云不答应,他觉得关陇贵族发展至今,差点就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称之为臭名昭著的叛国惯犯毫不为过,竖关陇联军旗号,只会令人厌恶和反感;另一方面,他们名为‘清君侧、除奸佞、正朝纲’,实则是反唐迎隋,‘关陇联军’会让杨侗想到他们迎李渊入关中旧事,心中会有根刺,这个名字会影响到大家日后的生存,所以是有百害无一利。
而‘北镇军’则不同,因为关陇集团起源于‘北魏六镇’。
早在北魏时期,道武帝拓跋珪定都于平城。阴山以北的草原上有柔然这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存在。每到北魏大军南下征战时,柔然骑兵就会入侵北魏北境,国都平城时常受到威胁。道武帝有鉴于此,便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于是北魏边镇初具规模,当时统称为“北镇”。
道武帝的孙子拓跋焘继位之后,调凉、司、幽、定、冀五州十多万人在东起上谷,西到汉朔方故城一带大规模修筑边防工程。
“六镇”之地位,由此确立。
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此六大军镇主要防御北方柔然侵扰,拱卫国度平城。六镇将领由鲜卑贵族、凉州武人担任,戍防军人主要是鲜卑人,也有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而“六镇”演变而来的六大军事集团,便是关陇贵族的雏形。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六镇”非但没有沉寂落寞,反倒趁势发动兵变,窃取了朝廷的最高权力,使北魏皇帝成了他们傀儡,继而出现赫赫有名的“八柱国二十四将”,一举奠定了关陇贵族数百年荣耀显赫,一手创建西魏、北周、隋、唐四朝。这也是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辉煌奇迹,杨侗的祖先佐命开创西魏、北周,杨坚又谋国称隋,可以说,“北魏北镇”、“北魏六镇”也是杨氏先祖之荣耀,杨侗没理由去否定这段有他先祖参与的荣耀事迹。他们的‘北镇军’即便没有勾起杨侗对先祖荣光的缅怀,但至少,不会像对待关陇贵族那般反感、排斥他们。同时,表明了为大隋‘永镇北方’的美好心愿。可以说,独孤彦云在命名方面,颇是花费了一番心思。
但是独孤前彦去所不知道的是,当他竖立起‘北镇军’之旗,这支军队隐含自立的概念,而当将领们口口声声说‘我北镇军’的时候,将士们的信仰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士兵们的效忠对象,也似乎从关陇贵族,转移到了‘北镇军’之上。
独孤彦云正值三十而立之年,他本是独孤楷的小儿子,但因为叔父独孤盛和堂兄在江都之变誓死保卫隋武帝,父子叔侄五人尽皆壮烈而亡,由于他们给宇文化及占领江都城、江都宫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政变结束后,家小惨遭宇文化及清算,一个都逃不出来,独孤盛一脉自此而绝,独孤彦云和兄长独孤卿云商量之后,由他过继过去,成为独孤盛的从子。
后来杨侗事业蒸蒸日上,而李唐王朝则因为李渊父子三人争权夺利,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深感忧虑的独孤整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决定和隋朝重续前缘,但是当时的杨侗直斥关陇贵族乃是大隋最大的反贼团伙,立场异常坚定,决不与关陇贵族妥协。独孤整便在死去的独孤盛身上作文章,他让独孤澄带着独孤卿云和独孤彦云邺城英雄烈士陵园,拜祭独孤盛的衣冠冢。
这一回,杨侗不认账也不行。毕竟忠臣烈士子弟大张旗鼓的拜祭父亲、叔父,天下人都在看他杨侗反应,要是不封赏,便会寒了忠臣良将之心。杨侗明知道这是独孤整的点子,但这是无耻的阳谋,他不得不认。无奈之下杨侗只得接见这对兄弟,并让独孤卿云继承其父独孤楷汝南郡公之爵,独孤彦云则是继承了独孤盛的纪国公之爵,依制降为河西郡公。
于是乎,这对兄弟便成了隋朝的臣子,如愿的独孤整让他们离开独孤氏,自立为家,也不准他们在唐朝为将;而他们兄弟本身也不想让父兄清名受到玷污,于是空负一身才华,却始终没有仕唐,背着徒有虚名的隋朝爵位过着清闲日子。
独孤氏如今到了生死存亡,继任家主之位独孤澄便启用了叔父留下的这两颗棋子。要是他们反唐成功,则是隋朝的功臣,可以关照独孤氏,让独孤氏继承延续下去;要是失败了,独孤氏也能撇清关系,置身事外,让李渊无从处罚。
营寨扎下。
独孤彦云召集麾下将校到中军大帐议事,他属下文武,都是关陇贵族各家派来率领本族兵马的子弟门生。
各家主最先是决定以逼宫方式,逼迫李渊承诺不打各家私军和田地的主意,这是各家早就达成的共识,都认为自己还没到造反的地步,只是想给李渊一点颜色看看,简而言之,就是向李渊示威,让他知道关陇贵族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家主们的共识,则意识着独孤彦云他们能做的事情极少。
而现在更难办了。由于他们的家主和族人都落到朝廷之手,使这帮人既不敢占一地自立,也不敢攻陷汉水防线某一段,更不敢放隋军入境,甚至连郡兵和普通老百姓都不敢伤害。事态演变至今,他们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什么不敢做,
但是他们四周的唐军可没有一点顾虑,一旦有了制胜良会,便会将他们撕得粉碎。这种极为被动的局势,让大家茫然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