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大隋第三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失望之色:“如此说来,皇儿是支持撤军了?”
李建成摇了摇头,“儿臣的意思是让援军出朱阳关,并不一定是参战,主要以军势压制隋军兵锋,给隋军一种全力进攻上洛洛南的错觉,使薛万均的第六军不敢轻举妄动,二弟就会少去三路敌人中的西面之敌,这样起码比现在多出三成胜算。而往最坏一方面去想,一旦二弟战败,还能立刻接应溃败之师,同时能够迅速接手朱阳关、外武关防务,将隋军抵御在淅阳郡之外。此乃儿臣的真实想法,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李渊怦然心动,但转念一想,忽然觉得李建成是怕自己的势力被李世民趁机吃掉,才说出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自己。想到这一些的李渊顿时怒火万丈,这都已经到什么时候,事关大唐的前途安危,他们兄弟二人却不顾大局的勾心斗角。
事实上!李氏兄弟不睦,除了他们均对至尊宝座有心思之外,和李渊或明或暗的挑拨大有关系,但是每到关键时刻,李渊却又希望他们兄弟能够摒弃前嫌、齐心制敌,如此心态跟‘希望马儿跑,又不希望马儿吃草’完全相同。不过恼怒归恼怒,李渊却也无可奈何:李孝恭的惨败,使得太子派的军中势力被削弱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李世民在军队中的一家独大让李建成十分不安,所以这个决定已经是李建成最大的让步,如果自己不答应,恐怕满朝文武都会跑来要求撤军。
一念至此,李渊又生出一个想法:难道世民要求增兵,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成?如果世民将建成的军力吞噬干净,还有谁能制约得了他?自己和建成联合恐怕也不行。
此念一生,再也挥之不去,并且如同魔咒一般牢牢的盘踞在李渊的脑海之中,随即霍然道:“皇儿说得很有道理,一切依照你所言来办。”
“儿臣保奏三弟元吉为主将,率其麾下三万精骑支援二弟。”李建成思维慎密,他担心外姓将领带兵前去,极有可能被李世民找理由杀人夺权,以二弟的果断狠毒,绝对做得出这种事情,而换成元吉就不会有这种可怕的结果。
李渊沉思良久,皱眉摇头道:“元吉不妥,还是换一员主将领兵。”
援军确确实实只是壮壮声势、牵制上洛隋军,但李渊就担心形势突变,当李世民需要支援的时候,李元吉极可能会不睬李世民,导致西路军兵败如山倒;也担心形势大好时,李元吉为了争功,罔顾李世民的合理安排而令战局由胜转败。
都说知子莫若父,这话半点不假,对于李元吉的秉性,李渊是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同意李建成的建议。
“那父皇认为何人比较合适?”
父亲的反对也使李建成有些无奈,可是想了想麾下将领的能力时,忽然发现自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有能力者皆是外姓大将,这种人有可能被李世民干掉;李世民不敢干掉的人能力又不足,索性大方让李渊来定主将。
“真让朕来定主将?”李渊笑了笑,脸上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儿臣没有半点意见!”话已出口,根本不容李建成反悔,所以这话答得相当坦率。他相信自己都做到这一步了,父皇绝对不会做得太过。
李渊心下宽慰之极,笑着说道:“皇儿其实就是最佳人选。”
“啊?”李建成大吃一惊,满脸不可思议之色。
李渊非常享受臣子这种震惊表情,笑问道:“没信心?”
其实李建成在李渊心中是合格的,他是一位心有天下格局的优秀帝位继承人,在唐朝的地位始终高于李世民,这些年犹如汉之萧何一般,为唐朝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正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李唐才有钱粮来支持屡战屡败的军队。最让李渊欣慰的还是长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所展示出来的雅量,仅是这一点都不能让长子心寒,更关键的是李世民在军中一家独大让李渊有些不安,此时自然不愿李世民吞噬李建成的势力,借机再次做大。
李建成定下心神,坦率的说道:“倒也不是说没信心,关键是儿臣没有独自领军的经验,更没有处理重大军事变故的经历,生怕自己在关键时刻无法正确判断战局,做出贻误战机之决策。如果是平时,儿臣对父皇的任命自然不会反对,但此战是输不起的战役,儿臣实在不敢接下此项重任……”
李建成这话看似矛盾,其实十分合理,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傻大胆害了大唐,这是十分理智的表现。
“你确实没有领军经验,但是你怎么把孝恭给忘记了呢?”
“孝恭?”
“是啊!”李渊笑道:“你看人家杨侗麾下的秦琼、罗士信、裴行俨、牛进达、尉迟恭等等大将,哪个不是被破格起用的?”
“还能这样子??这真的可以吗?”李建成目瞪口呆。
“当然可以了,他虽然被朕罢黜为民,但朕可没说永不录用。你这个大唐皇储从民间提拔人才合情合理,跟朕没有半点关系。”
“……”李建成竟然发现自己无言以对,心里只有一个在回荡念头:自古以来,制度制订者才是玩弄国家律法的高人,在父皇面前,自己还是嫩了。
呆了半晌,李建成便不再提这件事,转换话题道:“父皇,关于募兵的具体方案,已经移交兵部,希望父皇批准实施。”
增兵也是李唐王朝迫在眉睫的事情,唐军不如隋军善战也就算了,关键是军队数量上现在也不如人家,这一国情,使朝廷上下都感到巨大的压力,尤其唐军这次东征被隋军突袭时表现出来的狼狈,使每一个大臣心头都沉甸甸的,人人都意识到必须扩军。
说起来也是够奇葩的,李孝恭明明是在本土作战,可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支在异国作战的孤军似的。如果唐朝有足够的军队坐镇边陲,那么李孝恭的撤军之途至少有人能够帮衬一二,而结果或许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如今在短期内撤军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李世民提出增兵三十万的要求却让诸多大臣望而却步,他们认为朝廷无法长期承受如此大的军事开支,只不过李唐君臣最后还是达成了妥协,先募集十万青壮紧急训练,然后两年内逐步增兵,使李唐王朝的‘常备军’增至四十万。
李渊当然知道兵力不足的严重后果,他当即对李建成道:“募兵方案朕今天就批准下来,你先去准备出生事宜吧!”
“儿臣告退。”
“你征用孝恭之事务必保密,朕希望他能给杨侗一个惊喜。”
“喏!”
……
李唐王朝增援西路军一事,终于在李氏父子内部讨价还价后达成了妥协,李渊随即任命太子李建成为西征军二路元帅、左卫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统率四万骑兵出襄阳,急援弘农唐军,使中原战役增加了几分变数。
失望之色:“如此说来,皇儿是支持撤军了?”
李建成摇了摇头,“儿臣的意思是让援军出朱阳关,并不一定是参战,主要以军势压制隋军兵锋,给隋军一种全力进攻上洛洛南的错觉,使薛万均的第六军不敢轻举妄动,二弟就会少去三路敌人中的西面之敌,这样起码比现在多出三成胜算。而往最坏一方面去想,一旦二弟战败,还能立刻接应溃败之师,同时能够迅速接手朱阳关、外武关防务,将隋军抵御在淅阳郡之外。此乃儿臣的真实想法,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李渊怦然心动,但转念一想,忽然觉得李建成是怕自己的势力被李世民趁机吃掉,才说出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自己。想到这一些的李渊顿时怒火万丈,这都已经到什么时候,事关大唐的前途安危,他们兄弟二人却不顾大局的勾心斗角。
事实上!李氏兄弟不睦,除了他们均对至尊宝座有心思之外,和李渊或明或暗的挑拨大有关系,但是每到关键时刻,李渊却又希望他们兄弟能够摒弃前嫌、齐心制敌,如此心态跟‘希望马儿跑,又不希望马儿吃草’完全相同。不过恼怒归恼怒,李渊却也无可奈何:李孝恭的惨败,使得太子派的军中势力被削弱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李世民在军队中的一家独大让李建成十分不安,所以这个决定已经是李建成最大的让步,如果自己不答应,恐怕满朝文武都会跑来要求撤军。
一念至此,李渊又生出一个想法:难道世民要求增兵,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成?如果世民将建成的军力吞噬干净,还有谁能制约得了他?自己和建成联合恐怕也不行。
此念一生,再也挥之不去,并且如同魔咒一般牢牢的盘踞在李渊的脑海之中,随即霍然道:“皇儿说得很有道理,一切依照你所言来办。”
“儿臣保奏三弟元吉为主将,率其麾下三万精骑支援二弟。”李建成思维慎密,他担心外姓将领带兵前去,极有可能被李世民找理由杀人夺权,以二弟的果断狠毒,绝对做得出这种事情,而换成元吉就不会有这种可怕的结果。
李渊沉思良久,皱眉摇头道:“元吉不妥,还是换一员主将领兵。”
援军确确实实只是壮壮声势、牵制上洛隋军,但李渊就担心形势突变,当李世民需要支援的时候,李元吉极可能会不睬李世民,导致西路军兵败如山倒;也担心形势大好时,李元吉为了争功,罔顾李世民的合理安排而令战局由胜转败。
都说知子莫若父,这话半点不假,对于李元吉的秉性,李渊是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同意李建成的建议。
“那父皇认为何人比较合适?”
父亲的反对也使李建成有些无奈,可是想了想麾下将领的能力时,忽然发现自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有能力者皆是外姓大将,这种人有可能被李世民干掉;李世民不敢干掉的人能力又不足,索性大方让李渊来定主将。
“真让朕来定主将?”李渊笑了笑,脸上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儿臣没有半点意见!”话已出口,根本不容李建成反悔,所以这话答得相当坦率。他相信自己都做到这一步了,父皇绝对不会做得太过。
李渊心下宽慰之极,笑着说道:“皇儿其实就是最佳人选。”
“啊?”李建成大吃一惊,满脸不可思议之色。
李渊非常享受臣子这种震惊表情,笑问道:“没信心?”
其实李建成在李渊心中是合格的,他是一位心有天下格局的优秀帝位继承人,在唐朝的地位始终高于李世民,这些年犹如汉之萧何一般,为唐朝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正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李唐才有钱粮来支持屡战屡败的军队。最让李渊欣慰的还是长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所展示出来的雅量,仅是这一点都不能让长子心寒,更关键的是李世民在军中一家独大让李渊有些不安,此时自然不愿李世民吞噬李建成的势力,借机再次做大。
李建成定下心神,坦率的说道:“倒也不是说没信心,关键是儿臣没有独自领军的经验,更没有处理重大军事变故的经历,生怕自己在关键时刻无法正确判断战局,做出贻误战机之决策。如果是平时,儿臣对父皇的任命自然不会反对,但此战是输不起的战役,儿臣实在不敢接下此项重任……”
李建成这话看似矛盾,其实十分合理,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傻大胆害了大唐,这是十分理智的表现。
“你确实没有领军经验,但是你怎么把孝恭给忘记了呢?”
“孝恭?”
“是啊!”李渊笑道:“你看人家杨侗麾下的秦琼、罗士信、裴行俨、牛进达、尉迟恭等等大将,哪个不是被破格起用的?”
“还能这样子??这真的可以吗?”李建成目瞪口呆。
“当然可以了,他虽然被朕罢黜为民,但朕可没说永不录用。你这个大唐皇储从民间提拔人才合情合理,跟朕没有半点关系。”
“……”李建成竟然发现自己无言以对,心里只有一个在回荡念头:自古以来,制度制订者才是玩弄国家律法的高人,在父皇面前,自己还是嫩了。
呆了半晌,李建成便不再提这件事,转换话题道:“父皇,关于募兵的具体方案,已经移交兵部,希望父皇批准实施。”
增兵也是李唐王朝迫在眉睫的事情,唐军不如隋军善战也就算了,关键是军队数量上现在也不如人家,这一国情,使朝廷上下都感到巨大的压力,尤其唐军这次东征被隋军突袭时表现出来的狼狈,使每一个大臣心头都沉甸甸的,人人都意识到必须扩军。
说起来也是够奇葩的,李孝恭明明是在本土作战,可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支在异国作战的孤军似的。如果唐朝有足够的军队坐镇边陲,那么李孝恭的撤军之途至少有人能够帮衬一二,而结果或许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如今在短期内撤军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李世民提出增兵三十万的要求却让诸多大臣望而却步,他们认为朝廷无法长期承受如此大的军事开支,只不过李唐君臣最后还是达成了妥协,先募集十万青壮紧急训练,然后两年内逐步增兵,使李唐王朝的‘常备军’增至四十万。
李渊当然知道兵力不足的严重后果,他当即对李建成道:“募兵方案朕今天就批准下来,你先去准备出生事宜吧!”
“儿臣告退。”
“你征用孝恭之事务必保密,朕希望他能给杨侗一个惊喜。”
“喏!”
……
李唐王朝增援西路军一事,终于在李氏父子内部讨价还价后达成了妥协,李渊随即任命太子李建成为西征军二路元帅、左卫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统率四万骑兵出襄阳,急援弘农唐军,使中原战役增加了几分变数。